国际陆港建设框架已具雏形、郑欧班列常态化开行、E贸易试点工作成绩显著、汽车产业发展体系日益完善,这一张张飘红的成绩单,记录着经开区的成长与改变。刚刚过去的2013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20亿;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同比增长130亿;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50亿元,同比增长35%。
抓机遇,重创新,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2013年是经开区迈步走向国际化的一年,国际陆港、E贸易、郑欧班列、经开综合保税区等国际化项目,催生经开区由单纯的招商引资平台到全市、全省乃至中部对外合作枢纽平台的历史性重大转型突破。全面谋划建设核心区为5.78平方公里的郑州国际陆港,即将进入最终评审;供海关、口岸、检验检疫、铁路使用的联检大楼已交付使用;积极与菜鸟科技签署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这些无疑为郑州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欧国际货运班列的顺利开行,打通了中欧国际货物运输通道,架起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郑欧班列2013年开行14班,总运货量近万吨,总货值超3亿元。班次号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命名为“80001”次,成为中欧货运班列中的第一号。
以构建全国一流的网购商品集散中心为目标,经开区不断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助推郑州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第一个测试、第一个上线的试点城市,以“买全球、卖全球,唯一关口在郑州”的经验理念,引领省会进入新电商时代。E贸易邮政直封权获批开通后,结束了郑州市国际邮件需经北京转邮的历史。
2013年7月经开区再传捷报,出口加工区B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开展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取得良好开端。综保区建设将以实现物流、出口加工和保税区的有效结合为使命,力争把郑州市综合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商贸和产业集聚优势。
集力量、强协调,经开区主导产业迈上新台阶,全年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增长63%。东风日产、宇通和海马整车生产突破30万辆,增长53%,实现产值350亿元,增长40%。全区零部件企业累计已达60家,预计全年产值可超过60亿元。装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亿元。国药、九州通等医疗物流企业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占全市医药物流总收入的60%,占全省的1/3。全年新签约项目65个,签约额达520亿元。全年新建道路50余条,1762套公租房主体已封顶,转移就业2100余人,签约众多民生项目,为建设幸福和谐经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已经掀开扉页的2014年,是经开区“构建大枢纽、形成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建设汽车城”的决战之年。全区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主导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招商引资、社会公共事业服务等工作。全年将实现郑欧班列开行上百班、E贸易日均业务量达万包、整车生产量超40万、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等目标,为打造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新城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