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决不能像一般经济区域,搞大而全,多而杂,应结合自身特色,不搞‘全能冠军’,做‘单打冠军’,坚持以贸易物流为主导,力求做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昨日,珠海保税区召开开年工作会议,管委会主任赵伟媛表示,保税区将建设辐射珠江口西岸的进出香港货物集散地和国际物流中心。
据统计,2013年,保税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顺利完成全年任务,并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水平。GDP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排名全市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排名全市第2;外贸进出口完成4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8.8%,完成进度及增速均居全市第1;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706万美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排名全市第3,完成进度居全市第2;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4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排名全市第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8亿元,同比增长19.85%。
“虽然在2013年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有了快速增长,但实际进出口占比仍然偏小。可见,目前保税区转型升级的成效还不太明显,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该负责人表示。
“今年,保税区将依托保税政策和临近港珠澳大桥出口的双重优势,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保税物流体系,完善全球采购、国际中转、分拨配送、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培育珠江口西岸区域性分销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该负责人表示,保税区还将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和业务升级,逐步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经营模式,计划与香港物流产业对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拓展高附加值的增值配套服务,同时加强与洪湾港的沟通,针对珠海各个区域发展需求,实现桥、港、区联动,通过便利的物流中转、配送等服务,建设辐射珠江口西岸的进出香港货物集散地和国际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