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经济合作日益深化。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一种健康的双向投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机制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在谋求加入“金砖国家组织”,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近年来得到了良好且高速的发展。日前,在中国—东盟博览会10周年大型联合采访活动中,记者就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意义作用及中国—东盟合作、中国—印度尼西亚合作等问题,采访了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易慕龙。
“助推器”作用不可替代
中国同东盟国家之间取得日益丰硕的合作成果,与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密切相关。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推动双边各领域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易慕龙介绍道:“我认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近年来经贸合作成就巨大主要归功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每年都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这对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扩大双方全面合作与交流,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增加了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该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采访过程中,易慕龙还表达了其对中国—东盟合作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美好期待。他说:“我希望中国及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能够充分施行双方所签署的各项协议。此外,我们也应该鼓励中小型企业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促进各类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
谈及中国—东盟在过去1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易慕龙满意地说:“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对双边经贸合作成果感到非常满意。在过去的10年里,双边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去年,双边贸易总额已达到4001亿美元。我们希望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能够突破5000亿美元。”
易慕龙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增强、深化、拓宽双边贸易和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说:“印度尼西亚政府每年都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实现两国领导人制定的经济目标。”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显著。易慕龙表示,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两国的经贸合作才变得愈加密切。截至2012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600多亿美元,每年快速增长的贸易额给与两国领导人充分信心,并制定了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增加至800亿美元的宏伟经济目标。
合作前景广阔
除了经贸领域的密切合作,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加强防灾减灾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交流与合作空间。在过去的几年里,两国政府已经就如何防灾减灾、加强合作进行了多次磋商。易慕龙说:“我们希望能够继续与中国政府深入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苏西洛总统也经常告诫我们,一旦中国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我们定会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来减轻受灾群众的负担。目前为止,中国政府都能积极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但只要有需要,我们还是会竭尽全力地提供援助。”
最后,易慕龙表达了其对中国—东盟未来合作前景的美好祈愿。他说:“我非常感激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衷心地希望中国—东盟博览会能够长久地举办下去。我坚信,通过这一平台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实现两国领导人制定的经济合作目标。中国—东盟博览会定会不断加强、拓展和深化东盟国家同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