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行业特色高校应在“四个交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来源:中国交通报 发布时间:2014-04-24 浏览数:

  当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产学研结合、满足社会需求、融入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与交通运输行业联系紧密的大连海事大学,应主动承担起“四个交通” 发展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任。

 

  大连海事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品牌,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家和技术骨干,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同时也巩固了学校在交通运输及航运领域诸多学科的领先地位,为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连海事大学要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交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构建支撑交通创新需要的学科平台,巩固学科特色优势。

 

  目前,学校的学科设置多是围绕交通运输和航运而展开,所拥有的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5%以上都与交通运输行业有关。

 

  依据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学校将重点优化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方案,不断调整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优势学科集群,在面向交通、服务交通需求的过程中,继续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强化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航运特色和学科优势,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在水路交通运输中的信息与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工程、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轮机自动化与控制、船舶机电一体化、“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设计制造等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创新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破;巩固和提升航海类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以省部级重点学科为主体,重点打造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际法学等具有突出航运特色优势学科,使其学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争取建成新的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加大海商法学科方向的建设力度,保持其国内领先地位,促进“大海事法”学科群的形成。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基础类学科等。

 

  二要培养交通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科学家,才有可能在“四个交通”发展中争取主动地位。学校要充分发挥国际海事法规与政策工作基地的作用,利用学校专家担任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顾问、世界海事大学董事会成员、国际海事委员会(CMI)提名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顾问等职位的优势,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履约研究,起草向国际海事组织有关委员会和分委会提交的提案,让教授们站在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立场提出中国主张,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着力打造并利用各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平台,选拔具有潜力的科技人才实施重点培育,促使其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不断提升;加大力度支持教授申请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使其在科研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授在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区域和学校等层面重大科技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其不断开阔研究视野、具备战略眼光。

 

  发挥学校专家教授在重大科技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船舶安全、船舶防污染技术、船舶制冷技术、船舶节能技术、振动故障诊断、模块造船及可靠性等领域形成高水平创新团队,在承担国家和交通航运重大项目方面的总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逐步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的认可。

 

  三要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必须建立强大的航运船队,必须提高海上安全监管能力,必须提高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这些“航运强国战略”的具体目标,都需要高等航海教育与科技的有力支持。

 

  因此,学校要加大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的科技能力,强化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发挥学校作为部海事局指定的“大型项目通航安全评估”单位和与长江南京航道局合作建成的我国首段数字航道“长江数字航道项目”的作用, 依据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航海数字化与智能化、一体化运输系统(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装备与自动化技术、绿色交通、基础研究平台等五个研究平台的条件建设。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主动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注重航运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家制定航运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智库,为交通运输部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制定、参与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交通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重要基地、国际海事法规与政策工作基地在现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航运及其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为全面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四要让校园文化担当“育人”功能。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的百年历史和蓝色文化,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也是大连海事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我们特别珍惜学校百年历史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的价值在于使学生领悟到学校的发展足迹和优良传统,汲取到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应该用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服务社会。我们要通过校园里名师和校友故事、校园雕塑、景观、校训、校歌、校史馆等载体,进一步探索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打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培养担当和大爱精神。

 

  要把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倡导以国家的需求和人民的满意为人生最大需求,做到内心世界光明而崇高,行为举止自然而得体,生活情趣清新而多彩,人文情怀深沉而厚重,艺术修养高雅而丰富。要让大学生懂得,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起点,都要依靠辛勤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让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让年轻人从全球的视野和发展“四个交通”的视角来理解自身担负的使命,以赤子情怀成为让人民满意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分享到:
上一篇:局党组成员解畅王梅赵晓光刘君分别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篇:国内首套SELEX测距仪落户三亚空管站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