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已经做了11年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我们终于从‘野战军’变成了‘正规军’,找到了组织。”日前在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的成立仪式上,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韩松如此表述。
这不只是一句玩笑,也使得西安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终于“松了一口气”。
回溯历史,西安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构筑国际内陆港的城市,这个梦想已经持续了11年之久—该市最早于2003年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创建国际内陆港的设想,2005年,西安曾与上海达成合作协议,在西安搭建港口平台。但真正意义上的首座国际内陆港直到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重新组建后,才开始浮出水面。
如韩松所述,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甫一成立,就引得全国44个单位竞相加盟。
“大家期待在行业组织带领下,举行业之力把西安再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进而让中国向西开放更加深入和彻底,让经济融合和团结发展不再成为一句空话。”一位与会的某西部港口城市代表不无兴奋地表示,国际内陆港实际上是对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开端于贸易,而影响远大于贸易。中国正在形成的国际内陆港集群则正在以贸易为开端,以这种新的港口形态影响着商品流通方式、贸易规则和经济发展,乃至于人心深处的一些桎梏、条框和理念。
牵头打造发展联盟
“一方面我们长期处于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业务状态,另一方面,大家缺乏统一管理和交流平台,我们期待陆港分会的成立,能够让上述局面彻底改变。”5月16日,前述不愿具名的西部内陆港城市的与会代表向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积极表达了这一观点。
当天,“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这一动作被陆港城市集体解读为作为港口新形态的内陆港,正在结成“发展联盟”。
就现状看,内陆港是我国广大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推手,也是实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其对内陆开发开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已成为业界共识。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陆港项目,内陆港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内陆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业态,其理论体系、行业规范、发展模式等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完善。”韩松介绍说,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为了更加有效和积极地促进内陆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国内建成的首家国际内陆港,也是目前最大的陆地港口,向广大内陆港发出“结盟邀请”,并牵头向中国港口协会提出了成立陆港分会的申请。
很快,西安国际港务区提出的这一倡议赢得了包括国家有关部委、中国港口协会及44个拥有内陆港城市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随后,经交通运输部同意,“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中国陆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据了解,该次会议以“建设中国内陆港,构建沿桥陆港网,共建丝路经济带”为主题,以陆港发展战略和未来方向为切入点,为内陆港的持续健康发展出谋划策,给国内正在规划、建设的内陆港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和窗口,使内陆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国际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汇处,便于货物装卸的车站,是依照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国际商港。国际陆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是内陆地区通向国际市场的直通大门,是承接国际资本、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陈英明代表中国港口协会发表观点说。
当天,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被推选为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第一届理事长会员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杨明瑞被推选为陆港分会首届会长。
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港口协会内陆分会带领下,一个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的国际内陆港产业集群已经若隐若现。
“借东风”打造丝路新起点
在距离第十八届西洽会暨首届丝绸之路博览会还有一周之时,西安国际港务区牵头联合44个陆港分会会员单位提前燃起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的火焰。
这个时间点很是微妙。
众所周知的是,西洽会已经是我国东西部经贸交流、融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今年的西洽会又和丝绸之路博览会合二为一,更加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题。内陆港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陆港分会择此时成立,“借力西洽会”“融于西洽会”的意味亦非常明显。
客观上来说,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长远意义上看,陆港分会的成立,是今年西洽会前后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活动之一。它影响的不仅是西安一座城市,更是对全国内陆港发展路径的一次规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着“奠基式”的作用。
陈英明解读说,组建陆港分会是中国港口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委也正在抓紧一弹一路建设的规划,并纳入了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当中。
陈英明指出,国际陆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越发受到各方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已有7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陆港项目,陆港事业方兴未艾,组建陆港分会是中国港口协会响应交通运输部提出的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号召和顺应港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自身需求的重要举措。
“就全国所有内陆港务区的发展情况而言,西安国际港务区目前最符合上述发展方向。”陈英明透露,中国港口协会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我国物流行业最大的短板正是在于陆路运输发展不科学、不成熟,因此组建陆港分会也是港口行业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完善自我的迫切需要。据了解,中国港口协会目前拥有多达520多家会员单位,而这些会员单位,对于共建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都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和意向。
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被内陆港务区集群集体看好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他就曾多次提到地处内陆腹地的陕西省。而彼时,作为陕西省西安市对外开放重镇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在着力以全球视野,推动陕西和西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2013年11月28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班列采用快速通关直转模式,结关仅用32分钟,同时班列采用货物即到、即期换装的合作模式,口岸换装仅用4个小时。
杨明瑞指出,“长安号”运行,是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将中国内陆及部分沿海地区产品通过“长安号”运往中亚国家和地区,畅通了中国与中亚联系的陆路通道,也为推动生产要素向西安及中亚地区聚集和流动发挥积极作用。
韩松表示,“长安号”不仅是中国内陆地区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选择,也为中亚地区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物流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长安号”的返向运输,将中亚丰富的矿产资源、肉类、粮食、棉花方便快捷地运往中国,并通过西安分拨到其他城市乃至沿海地区。
前述最新立体通道的布局,也将提速西安布局丝绸之路新起点自贸区的步伐。据悉,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天津港、上海港、连云港港、青岛港和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的合作,深度参与到港口流通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全球空港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国际港务区最新的消息显示,其正在全力推进加入国际港口航运体系,使“西安港”成为国际运输的始发港/目的港。这些也有望成为西安未来建立自贸区的有力基础。
陕西、西安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支点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愿景,正在渐渐清晰并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