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02亿元的中海油一体化项目计划新增一个油气泊位扩充产能,高港港区永安作业区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在抓紧改造,靖江港区木材加工产业园区在加快建设,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的船台上一艘万箱集装箱船已经成型。
6月22日,“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走进江苏泰州沿江一线,真切感受到沿江大开发的生机和活力。“十年前,一到晚上南岸灯火辉煌、北岸一片漆黑。”泰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金国感慨地说,“如今,泰州港已经迈入亿吨大港的行列,沿江投资总额在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160个。”
泰州是江苏新一轮沿江大开发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目前江苏省沿江8市布局了100多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集聚了电力、石化、冶金以及加工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大批大运量产业,完成了全省81%的经济总量和88%的对外贸易额。“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区段,江苏段已经舞动起来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说。
以港兴城全线开发
身处长江与东部沿海“T”形经济发展战略带,江苏沿江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港口驱动特征。对此,游庆仲有着深刻的理解:“港口的作用不仅是装卸作业,它更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资源配置平台。谁拥有了港口,谁就抱住了金山、银山。”
“我们的岸线利用、港口布局,坚持了适度开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原则,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快速集聚。”王金国介绍说,泰州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已在沿江地区崛起,如高港的重工装备、粮油食品,泰兴的精细化工,靖江的船舶修造、金属材料等。
长江两岸城市联动也成为泰州沿江开发的亮点。“作为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域的工业园区,10年来我们探索了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考核机制,推动园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9%。”江阴—靖江工业园管委会港口事务局局长马建民告诉记者。据悉,江苏全省已建成27个南北共建的工业园区,兄弟省份也竞相学习借鉴。
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江苏沿江临港地区一大批滨江新城镇正在迅速崛起。比如,南京龙潭新城、江都滨江新城、靖江新港滨江新城、如皋滨江港口新城、江阴临港新城、常熟滨江新城、太仓港城。曾任靖江市常务副市长的王金国说:“十年前,靖江城区人口只有十来万,现在已经达到30万,中心集聚态势明显。”
“江苏历来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核心都在沿江。”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处处长赵良元在接受“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采访时表示,随着长江深水航道建设的推进,南京以下160多公里深水岸线、10多个港口、300多个万吨级泊位已被激活,将有力带动江苏沿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承东启西传导活力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发挥黄金水道独特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涉及近6亿人的发展新动力。
“以前上海对江苏是一种溢出效应,现在两省市变成一种互动效应。”游庆仲告诉记者,江苏很多港口与上海港开展了合作,以资本为纽带融合发展。“比如太仓港与上海方面合作建设汽车滚装码头,上海就可以腾出地方搞自贸区了。”
江苏沿江地区也借助便利的水运条件,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沿线城市的合作,实现产业优化布局。赵良元告诉记者,四川德阳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镇江投建了装备制造业出口基地,安徽的海螺水泥公司在太仓等地收购、新建了数量众多的新型水泥厂,湖北的钢铁厂利用江苏沿江码头进口矿石、外运钢材。
“前些年‘挖到篮里就是菜’,项目来者不拒;现在我们要努力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泰州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范慧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帮助园区里一个比较低端的加气砖项目转型,也在研究制定优惠政策让菲思特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加快发展。
南京是长江水路运输的咽喉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的终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小琴与“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座谈时说,南京正在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努力成为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悉,南京的港口和产业园区布局都为服务中西部作了调整和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