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代的呼唤,这也是发展的历程。十年来,浙江交通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伟大气魄,建造了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世界最长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盾构隧道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交通工程,与之对应的,是大桥飞架,大路结网,大港起航,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它们打通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使宁波-舟山港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排头兵,使浙江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作为重要的历史性标志,杭州湾跨海大桥及舟山跨海大桥的贯通,促进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改变了环杭州湾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拉开了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序幕,带给了宁波和舟山一次质的飞跃,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
这两座大桥的建设将杭州湾南北两岸的上海、嘉兴、宁波、舟山等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南北向、陆海联动的快速便捷的陆上通道,大桥的直接影响区域包括杭州湾地区南北两岸的上海市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绍兴、宁波、舟山等一批重要城市,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些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不断显现。
从长三角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出世就注定让世人刮目相看,从建设至开通,“区域一体化、都市经济圈、接轨大上海”等等关于大桥的一系列研究就没停止过,各地也纷纷针对大桥的开通开始重新思考或者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而这两座大桥的建成通车,也拉开了全新的长三角区域发展愿景,长三角区域的基础设施开始进入全面联网阶段。随着区域融合渐入佳境,长三角传统的以沪宁、沪杭铁路为轴线的经济核心区空间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海洋、海港为标志的“一体两翼”格局不断显现,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5个国际级大都市圈之后,“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杭州湾跨海大桥无疑是这一大幕的开启者,而舟山跨海大桥,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格局的完善,助推了海洋经济和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
从杭州湾区域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打破了杭州湾的天然阻隔,直接加强了上海与宁波的交通联系,改变了宁波在环杭州湾地区交通末端的地位,也大幅度地减弱了杭州湾两岸的“断层效应”。从经济联系强度数值的变化情况来看,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宁波与上海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由大桥建成前的5.96增加到19.40,在浙江省北部的几个城市中收益最大。从相对排序看,宁波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开始超过杭州与上海的联系强度,预示着原先的沪杭甬三角棋局发生了变化。而舟山跨海大桥的建设,直接将舟山变成半岛,为宁波-舟山港整体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插上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