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在夏季用电高峰和冬季取暖季期间,时有煤炭告急情况发生,北方一些输煤码头纷纷掀起投资建设的热潮,以期增加运力。然而,国内煤炭市场已然告别“黄金十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用电增幅回落,煤炭消耗量增长率从年均9%左右跌到2.6%左右,首次出现微增长态势。
此外,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已经成为紧迫任务,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地掀起了削减煤炭消费的潮流。此外,国家还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炭消耗数量,这对于运能大幅增加后的北方港口来说,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下游需求增速趋缓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环渤海港口新增秦皇岛港煤五期、曹妃甸港煤一期起步工程、国投京唐港、天津神华煤码头煤一期、黄骅港煤二期扩容等煤炭泊位30个,年煤炭通过能力增加2.5亿吨。“十二五”时期,为配合大秦、朔黄、锦赤、赤大白等铁路线的扩能建设,北方各煤炭港口纷纷增加运能,提高下水能力。到2016年,预计我国煤炭一次下水能力将提高5亿吨,北方港口年煤炭运输能力将达到12亿吨。
其中,按照投资计划,2018年前曹妃甸港将完成6个5000万吨级煤码头的规划建设,加上原有的曹妃甸港煤一期码头起步工程,合计设计年运输能力达3.5亿吨,未来曹妃甸港将超过秦皇岛港,成为我国最大煤炭输出港。
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加上受到煤炭价格、环保节能、洁净能源等因素影响,煤炭下游需求并不旺盛,业界预计今后5~10年我国煤炭需求增长率将会降至5%甚至以下水平。而且,与需求疲弱相对应的,是当前国内煤炭库存的高企。据金银岛分析师介绍,继6月26日神华集团提前出台价格文件,煤价大降后,同煤、中煤等大型煤企跟随降价,但环渤海各港口库存变化不大。
截至7月2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受大秦线机故的影响,港存下降至716万吨,环比前一周仅减少10万吨。唐山两港区煤炭库存呈继续上升势头,曹妃甸港煤炭进出作业量均衡运行,库存持稳在600万吨,而京唐港区库存则继续小幅上扬至474万吨,黄骅港库存逐渐降至22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煤企的降价促销并未推动下游需求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