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运动式”思维难以支撑流通业成长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4-09-28 浏览数: 标签: 运动式,流通业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贸易流通产业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一些决策者不熟悉服务业,对发展策略多有茫然,热衷于炒作新概念,追求“高大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发展“抓手”。

 

  盲目谈“赶超”,基础流通行业被忽视。企业和专家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在做经济决策时,常常是一种运动式思维,不是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来判断,而是基于“国际领先”或“世界一流”的“赶超”理念,谈到发展物流业,就是要发展现代物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谈到发展服务业,就把零售业、批发业、酒店业、广告业等纳入“传统服务业”范围,不予重视。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从服务业成长的逻辑上看,只有充分地发展基础性服务业,才有利于发展所谓的“现代服务业”。例如,目前我国非常活跃的各种专业市场,是现阶段贸易流通中最具中国特色和活力的市场形式,但却与不少地方提的所谓“先进性”有冲突,在一些城市没有获得充分的重视,甚至成为被取缔、被限制的对象。

 

  擅长做规划,无从抓落实。一些业界人士反映,近几年国家各部委和一些地方都推出了不少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规划,但具体推进却困难重重。如物流企业普遍反映,随着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用地不断“被拆迁”,新增用地无法保障,高标准、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难以落地。

 

  另一方面,一些关系全局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如全国物流骨干网早已有规划,但缺乏扎实推进的具体措施,单靠个体的企业很难推进。

 

  从兴办“工业园热”变成建设“物流园热”,从招商引资建工厂,变成招商引资搞商业地产。由于长期“抓生产”、抓GDP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一些地方在抓流通时沿用过去抓工业的方式,热衷于兴办园区,打着现代流通旗号的各种园区建设火热。广东某县的“商贸综合物流及配套项目”自2009年动工,原计划建成集工业原材料、建筑材料市场、物流配送以及金融结算于一体的综合商贸物流平台,面向泛珠三角地区,连通粤、赣和华中地区。作为项目“配套”的别墅小区早已售卖,而项目主体的“商贸综合物流城”却不见踪影。

 

  业内人士反映,近年来打着现代流通名义圈占土地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从建工业园变成建物流园、发展城市综合体等,易于被开发商钻空子。物流、仓储用地转换成商业、住宅用地,进一步加剧了流通用地紧张。

 

  热衷于上项目建平台,挤占民营企业空间。目前信息化建设是流通领域的一个政策支持方向,许多地方遂争相上马各种信息化平台。广东林安物流集团董事长李金平说,一些地方把物流信息平台交由交通部门或是国有企业来做,有的地级市也要建一个,投资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由于没有真正的市场化作支撑,很多平台成了“花架子”、“僵尸”平台,不接地气,对企业用处不大,政府资金和补贴效用不高,还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企业和行业协会普遍认为,过去政府对贸易流通基本上是“放开不管”,现在认识到流通重要性后开始管了,但不应沿用发展制造业的“老套路”来管贸易流通。

 

  政府亟需将工作重点从抓项目转到营造环境上来,着力做好城市物流布局的整体规划,以及物流基地的具体功能设计和交通配套,而不是某一个具体园区的建设。

分享到:
上一篇:大连港建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下一篇: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