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的机遇和调整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魏际刚指出。
他表示,这种不理想的发展环境表现在政策环境、融资环境、社会环境、市场体系的环境以及人际环境。
“比如对企业直接影响的要素环境,”魏际刚阐释,首先在成本问题上,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土地、原材料,这些成本都在上升。还有政务成本,就是和政府打交道,现在企业的政务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比如从工商登记注册,到项目的审批,很多环节,无论是付出的时间还是费用都是可观的,同时效率还是比较低。
其次在融资环境方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资金成本也较高。还有信息成本,信息割裂和失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衡量企业、产业、区域甚至衡量国民经济效率高低的基础性指标,这一块成本是很高的,影响了企业、产业、区域和国家的竞争力。企业被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支付环境的代价也非常高,同时诚信体系不完善,很难形成良好的信用生态系统。
“再比如我国的精神成本,因为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贫富分化快速增长,很多压力集中在这段时间,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员工,在精神层面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包括健康,身心等等。”魏际刚指出。正因如此,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还不是太理想。”
同时,魏际刚也指出,我国物流的需求前景非常广阔。他援引经合组织的报告《2060的世界经济格局》,“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到2030年中国的GDP会占全世界的28%,美国会占到18%,印度会占到11%。”
魏际刚认为,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市场前景,会使得中国物流业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会有大量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也会进入新一轮的开放,开放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开放也会带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一些供给,但这对国内的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跨国企业有资金、人才、管理、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方面网络资源的优势,他们还有上百年的发展的经验,这种情况下,一旦制定中国市场的战略,就是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收购,这样,我们的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