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生鲜电商井喷 模式差异日趋变大
来源:新浪智库 发布时间:2015-08-18 浏览数: 标签: 生鲜电商 模式发展 四川物流

  从2012年至今,公众和资本市场对生鲜电商的关注越来越高,生鲜电商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

 

  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元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褚橙进京”,“生鲜”这个词也随着褚橙第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从2012年至今,公众和资本市场对生鲜电商的关注越来越高,生鲜电商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仅水果领域就诞生了“褚橙、柳桃、潘苹果”三大巨头,顺丰、阿里、京东、亚马逊、苏宁、新希望、雨润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纷纷掺和进来。

 

  未来食品将成为继服装和3C这两个产品之后的第三大品类,在整个网络零售品类中至少占比10%。而与巨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生鲜市场的低效。

 

  “高烧”的背后

 

  中国目前3万多家涉农电子商务平台,300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几乎没有一家赢利。与3C、服装这类标准化商品相比,生鲜产品有太多的独特性:

 

  1.不易保存,保质期短,对物流要求极高,而目前来看,国内的物流体系尤其是冷链物流很不完善。

 

  2.缺乏统一标准,比如口味标准、价格标准、包装标准、品质标准都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因此很难实现大规模量化生产和管理。

 

  3.中国饮食习惯千差万别,这也就决定了每种生鲜商品都有AB面,有人满意,就有人不满意。

 

  4.与国外相比,中国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小生产大市场,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多以散户为主,这加大了生鲜产品生产管理和可追溯的难度,供应链不透明。

 

  5.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质疑度很高,网购食材的消费习惯有待培养。

 

  6.客单价低,订单频率低。很多生鲜电商就是因为短期内没有做大客单量而被迫关门大吉。

 

  与标准化商品相比,生鲜电商前期必须付出巨大的投入,打造物流体系、自建农场或寻求合作、通过大规模宣传快速引流等都是需要重资产打造的,所以做生鲜电商,资金链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模式之争

 

  整体上看,所有的生鲜电商都处在摸索的阶段,市场增量空间很大,所以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很激烈,模式也基本上差别不是很大。目前生鲜电商这几种模式各有优势,但也各有困难,粗略划分有这么几种模式。

 

  平台型。代表企业:阿里、京东、亚马逊、苏宁易购、1号店。大平台具有流量优势和品牌保障,这是其他生鲜电商无法比拟的,但因为平台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生鲜产品的采购、配送,所以品质很难把控,所以负面评价不可避免。

 

  物流商。主要以顺丰优选为代表。毋庸置疑,顺丰在物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生鲜电商最大的障碍和瓶颈就是在物流上。但毕竟物流不是生鲜电商的全部,除此之外,顺丰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在供应链管理上,如何保证平台能够实时供应新鲜、上好的生鲜产品,需要与全国各地很多农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达成紧密的合作。

 

  食品供应商。代表企业:中粮我买网、光明菜管家。这几家无疑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农牧业企业,其特点是从田间到餐桌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全产业链体系。这类企业做生鲜电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供应链,可以保证各种生鲜产品的充足供给,而且价格优势明显。

 

  全产业链模式是他们的一个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弱点,因为他们的链条太长了,所以很难聚焦,什么都想做好,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垂直型。代表企业: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菜篮网。这种模式是目前生鲜电商领域数量最多的,多是纯互联网创业公司,他们在数据化管理运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客群的精准定位,提高转化率。

 

  但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就是渠道商,首先,供应链前端无法掌控,很容易出现问题;其次,没有品牌优势,要想获取用户,必须付出大量的推广成本。

 

  线下超市。代表企业:永辉超市、华润万家、麦德龙。这类企业多是依托线下门店,在商品的近距离配送、冷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一是没有电商运营经验,线下转线上对于他们这种体量的传统企业来说非常困难;二是与原有的体系相冲突,本来生鲜产品在店里就可以直接销售,但现在搬到网上卖,这相当于革自己的命,而且还要多付出物流配送的成本。

 

  自有基地+宅配。代表企业:多利农庄、正谷有机、诺亚有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控制产品品质,由于是自产自销,所以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配送路线短,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

 

  缺点就是模式太重,自建农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管理运营成本,尤其是农场管理是个非常繁琐的工作。而且在产品广度上也面临这样一个两难境地:种植品类多了,无法量产,会出现断货;品类少了,又无法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O2O。代表企业:青年菜君。青年菜君的商业模式为:社区+生鲜的新型O2O电商。目前,青年菜君在北京昌平区、朝阳区和通州区的7个商圈遍布有40余个自提点。采取地铁、社区自提模式,青年菜君将半成品净菜配送到上班族的家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由于他们服务的用户数量小,较易实现C2B的定制模式。缺点就是受区域和资本限制,用户增长缓慢,小区物业的配合程度也很关键。

 

  从大的趋势来看,O2O模式是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选择,所以各大平台和垂直电商都在布局。

 

  总体来看,生鲜电商尚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大平台商还是规模较小的垂直电商,在生鲜这个领域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体量规模也差不多,但接下来几年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模式的差异将越来越大,尤其是与O2O的结合,将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受物流的限制,生鲜电商短期内还是区域化发展,不会出现垄断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几年内仍处于投入期,市场越大,投入期越长,不过会伴有阶段性赢利;最后,这个领域肯定会诞生非常大的企业,因为光水果就有6000亿元的销售额,生鲜更是高达几万亿元。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将带来万亿市场增量 下一篇:“最严”支付新规出台 P2P面临大考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