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物流,小、散、乱或许是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一块小黑板,两部砖头的诺基亚手机,然后在嘈杂的街边或者园区内联系着车辆或者货物信息。这些画面构成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原生态。
而现在,这种状况出现了改变。随着去年国家公布《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之后,在经济转型的中国,物流行业开始成了“香饽饽”。各路资金大鳄都开始布局到这个行业当中,最新上线的菜鸟无忧物流、加上之前传化模式的物流平台等,一时间物流行业各种平台纷纷崛起。
而大家共同的口号无疑就是:智慧物流和云物流。
特别是在“互联网+”成为一种时尚之后,“互联网+物流”等于物流云平台,各色的平台在招揽生意的时候都将云平台挂在嘴边。仿佛一时间我们的物流行业从小黑板进入到了高度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
可是,盛宴之下,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不是,对于躁动的中国物流行业而言,其实我们离云端还很远。
所谓云物流,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在云平台上,所有的物流公司,代理服务商,设备制造商,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行业媒体,法律机构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物流云平台的本质就是为各方提供单个物流企业无法完成的资料收集、资源整合、提供一整套的流程化、标准化的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服务,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合一。它是面向各类物流企业、物流枢纽中心及各类综合型企业的物流部门等的完整解决方案,依靠大规模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的作业流程、灵活的业务覆盖、精确的环节控制、智能的决策支持及深入的信息共享来完成物流行业的各环节所需要的信息化要求。
就目前国内出现的所谓物流云平台或者打着云计算旗号的物流平台来看,显然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要求的。更多时候,我们的平台还停留在车货信息匹配的阶段。这和物流云平台这种信息收集处理及服务方案提供者的角色之间有很大差距。
因而,笔者更愿意把当前的平台称为是披着时尚外衣去解决物流行业老大难问题的物流信息平台,这种模式可以被称为物流信息平台,但是离云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很简单,物流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仓储、运输等多个方面。真正能称得上云平台的物流平台应该是个能提供整套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解决与车货信息匹配的平台,因为物流之中,不仅仅有车和货物。当前的物流是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多流的“同流合污”,只是解决“一流”显然不够。
更何况即便是运输,也分多种形式,当前我们不少物流平台推广的手机APP更多是类似于滴滴快的的模式,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公路货运的车货匹配问题。但是这也就是将之前配货站的工作线上化了而已,并没有太多让人称道的亮点。更何况对于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两种运输模式,由于资源所限,多数的物流平台给人的感觉都是鞭长莫及。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单纯的解决车货信息匹配上,当前我们的物流平台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就像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一样,不是每个平台都是物流云平台。对于我们的物流平台企业而言,我们离云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还是不要轻易将“云物流”挂在嘴边的好。因为现在的所谓“物流云平台”分别与云、物流、平台都扯不上多大的关系。
原因很简单,云计算一般有三种模型: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而目前的物流云平台,基本上没有提供软件服务的,所有我们离着云平台还很远。
最后要说的是,“物流云平台”不是一个口号,它需要专业人才在统一规划下经历漫长的时间落实和完善才能实现,而不是停留在一句豪言壮语之间。“互联网+物流”给了我们这个物流行业一个蜕变的机会。但是越是在风口上,我们就越应该冷静思考,而不是被风吹的飘飘然。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想法,而放弃了脚踏实地的坚定,让整个行业陷入到浮华的风气之后,风口过后受伤的只能是整个行业。
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物流云平台的梦想离我们还很远。但是有梦想总是不错的。梦想之后,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实践,因为梦想实现的过程总是在路上而不是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