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重点行动。主张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
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我国物流业搭乘互联网快车驶入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拥抱互联网,构建物流新生态,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大批物流APP商家不断上线和发展壮大,尤以公路物流领域居多。
以物流APP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物流O2O平台,在缺乏足够的市场制度、规范、标准的环境下,成长初期对传统物流业态造成了冲击。于是,业内上演了一场颠覆、复制以及融合的生态战。一些平台还宣称,以互联网模式颠覆传统物流业,大有取代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业态之势。同时,物流平台主体之间,也各凭资本、技术以及资源等优势展开追逐赛。
此间,有的平台注重解决公路物流行业的实际痛点,扎实培养品牌价值,完善服务,利用技术优势、先进理念进行着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车货双方信赖与支持,受到广泛欢迎,不断壮大成为物流业创新的新生力量;有的平台则盲目跟风,仅凭借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和靠资本的力量“烧钱”开拓市场,显见平台功能与服务同质化缺点以及见效小、持续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
在此情形下,业内人士呼吁,平台同质化、盲目跟进等问题应及早解决,让创新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不利于物流行业发展的作法必须改变,平台竞技必以比拼价值为核心。平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切实使互联网技术、模式与传统物流产业的实际情况相融合。物流业既鼓励创新又要防止盲目投资冲击正常的物流市场秩序;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又要融合当下物流业务的现况;既要鼓励通过资本培养市场壮大实力又要避免资本滥用造成虚假繁荣;要在和谐、规范、前瞻的前提下寻求创新成长路径。
我们应为推动物流业升级发展,创新之举点赞。但更要认识到,真正的创新平台不过是在互联网经济下,进行的微小举措。并且,创新又有真伪之分,一字之差带给用户的体验则完全不同。所以,微创新需鼓励,伪创新务必要杜绝。不管是纯粹的物流O2O平台寻求创新路径,还是基于传统物流实现信息化升级,商家都需要检视和杜绝盲目复制模式、技术的行为,使有利于解决行业痛点、瓶颈的服务方案切实落地,终结野蛮生长的状态,构建互联网+物流的全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