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商务部: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1%,可节约7500亿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3-13 浏览数: 标签: 商务部 四川物流 物流成本

  在3月1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目前消费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同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流通成本偏高等短板。钟山强调,商品价格高的重要原因是流通成本太高。下一步,将加快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推动流通创新,真正把流通成本降下去。

 

  在回答如何将更多的消费留在国内时,钟山表示,近年来,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16年,消费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了33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但钟山同时坦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在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方面,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内外贸融合不够、商业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流通成本偏高等短板。

 

  钟山特别强调了流通成本偏高问题,他说,“我们的商品价格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流通成本太高。据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社会物流总费用7500亿元人民币。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可能大多可以让给消费者。”

 

  钟山表示,针对上述短板,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让老百姓买得高兴。重点是要推动供给侧改革,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让企业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让老百姓能够买到他想要买的东西,让老百姓买得高兴。

 

  第二,提升供给质量,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近三年来,中国共查处了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案件超过100万件,判决8万余人。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营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消费得放心。

 

  第三,补短板降成本,让老百姓买得实惠。将加快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真正把流通成本降下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第四,推动流通创新,让老百姓买得便利。要继续推动流通领域的创新,促进“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电商进社区、进农村,让广大的消费者消费更加便利。

分享到:
上一篇:大数据下的中国城市配送行业整体发展现状 下一篇: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电商十大机遇”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