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关关长李多宽表示,南京海关始终把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支持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稳步提升。
多措并举:“举”出江苏外贸新高度
2012年外贸寒冬中,南京海关党组带领业务专家深入一线,走遍江苏所有地市和基层海关,摸清外贸走势、倾听企业呼声,先后4次出台支持和鼓励措施。
造船业持续走低之时,南京海关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座谈会在南通召开,研究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措施。南通海关建立专管员制度,在料件备案、变更、归类等环节安排专人做好政策法律指引。扬州海关深入船企了解生产进度,对信誉良好的船企施行应急通关、上门查验,对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按规定通过料件结转、变更交船人等方法,避免困难企业违约损失,让有能力的船企继续盈利。在整个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12年,扬州地区新船出口依然达到了60多条,比上年增长10%。
江苏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大省,昆山占江苏装备制造业比重约为七分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昆山传统支柱产业。围绕扶持产业转型政策的信息传达,昆山海关建立重点企业海关联络人制度,备案、通关等部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针对企业难题做到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处置。国内各类优惠政策出台后,昆山海关在第一时间通过会议、电话、邮件等形式向企业宣传重大技术装备政策变化情况。今年以来仅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一家,就有1.33亿美元货物享受到相关政策优惠。
为了给严寒中的光伏企业出口添暖御寒,南京海关隶属常州海关引导企业用好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便捷优惠通关措施。
数据显示,在长三角地区,2012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无论绝对值还是同比增幅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串数据背后,凝聚着南京海关诸多支持和努力。
改革创新:“创”出通关监管高效能
过去一年,海关系统一系列重大业务改革在南京海关先行先试,改革红利第一时间转化为企业的便利和快捷。
去年4月5日,南京海关进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分类通关,比海关总署规定时间提前了近6个月,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也促进了企业守法自律。4月16日,南京海关首创的“两单一审”通关改革从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发轫,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简化海关手续,从而使特殊监管区域通关时间大幅度减少。8月1日,南京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开始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企业通过网络向海关发送报关单电子数据即可完成申报,使整体通关时间较原来最少缩短了30分钟,通关效率提高20%。新年伊始,电子指令放行改革在新生圩办事处试点,货物电子放行指令发送至监管场所,企业无需往返于监管场所、理货点和报关厅之间交验纸质放行单据办理提发货手续。
此外,从去年7月16日起,南京海关与上海海关之间正式取消出口转关纸质关封的传递,长三角区域通关手续变得更加便捷。
转型升级:“转”出加工贸易新空间
加工贸易是江苏特色,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背景下,江苏加工贸易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倒逼加工贸易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在昆山综合保税区,随着去年7月下旬《海关总署关于支持苏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关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发布,累计监管8851万美元的旧设备出区,同时先进的设备进来,为昆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注入了新鲜活力。
目前,在加工贸易最为集中的苏州、无锡地区,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延伸的加贸企业达到493家,开展科技研发的企业达到200家,有155家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并有65家企业在当地设立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区域总部,加工贸易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科沃斯公司从加工贸易起步,依托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创立,占据国内“智能清洁机器人”90%以上份额,并在法国、德国等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和分公司。
整合升格:“升”至综合保税区高平台
去年5月,无锡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正式升格为综合保税区,成为江苏第4家、全国第20家综合保税区。11月,盐城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作。随后,淮安出口加工区和南通出口加工区也先后获批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迎来面积拓展、政策功能全面提升的大转型。
设立综保区只是搭台,如何发挥好综保区的载体作用,则是摆在南京海关面前的一大课题。2009年底由出口加工区升级的昆山综合保税区提供了样本。升级以来,昆山海关引导区外企业进入加工区产业链,同时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实现保税物流区内外互动。在原有“加工、仓储、研发、检测和维修”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业务。至2012年底,昆山综保区累计引进企业12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45.9亿美元,占昆山全市的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