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运行业而言,这将是“大事”—近日,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在南宁召开全区高速公路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宣传会议,会上公布,广西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下简称“治超”),其中新举措之一便是:近日起,高速公路收费站计重数据也将作为超限运输证据,可事后对相关车辆进行处罚和处理。
现状:“治超”抓现行 效果不理想
尽管常年治理,但广西“治超”形势仍很严峻。当天会议透露,根据全区高速公路收费站计重收费时统计的数据,2013年至今,车货总重55吨以上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因严重威胁道路、桥梁安全,国家明令禁止车货总重55吨以上车辆上路)达到68.5万台。
“目前主要靠路面流动‘治超’,有很大的局限性。”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治超”要抓现行,执法人员在高速出口发现货车超限,由驾驶员现场确认,执法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罚。该负责人称,由于执法队伍人手有限,另外非法超限运输的驾驶员有各种“对策”,目前的“治超”效果有限。
超限车辆对道路交通的危害显而易见,它们会对公路、桥梁造成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公路养护费用,还会降低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新规:收费站计重数据、也是处罚依据
据介绍,为有效“治超”,自治区交通厅、公安厅等六厅局已于今年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区“治超”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新举措最大的亮点是对违法超限车辆的‘动态监管’和‘后续处理’。”自治区高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推行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及后续处理相结合的执法模式。从8月1日起,我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计重收费站将收集、汇总违法超限超载车辆的通行信息,经自治区治超办确认后,通报各相关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进行后续监管和查处的证据。
“收费站计重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作为证据采用,这就类似于电子警察。”一位资深路政执法人员说,这一招将相当有“杀伤力”,过去超限车辆只要不被当场抓住,就万事大吉;现在违法超限超载车过磅就会被记录在案,将无处可逃。
新措施还包括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后续处理职能:运管部门在对货运车辆进行年审时,会对超限情况进行把关,发现该车被自治区治超办通报存在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又未经处理的,运管部门将督促运输企业(驾驶员)到路政执法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装载源头单位的监管,严格控制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