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解析 >  专家解析
解读:《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24 浏览数: 标签: 四川物流 个人诚信体系 物流信息

  《意见》指出,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意见》要求,要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要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职业人群,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

 

  《意见》强调,要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查机制。

 

  《意见》指出,要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鼓励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严重失信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规划,部署实施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对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应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要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人、落实到人。

 

  国务院办公厅3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那么,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哪些焦点呢?考试舞弊、学术造假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根据意见,学校将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等考量因素。

 

  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此外,还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征信专家林钧跃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诚信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和精神层面,将来应更加注重诚信规则、法理、实践方面的教育。在互联网、邮递、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推进实名制手机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快递实名制。越来越多领域实行实名制,成为虚拟交易中保障安全的手段,也将服务于个人诚信记录建设。意见提出,以公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推进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

 

  吉林大学应用金融系副教授王希庆说,建立实名登记制度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诚信记录的基础,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采集个人诚信记录。但在推实名制过程中,要同时考虑个人隐私保护,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有序推进,不可“一刀切”。

 

  诚信记录将以公务员、律师、教师、医生等职业为突破重点突破才能带动整体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也是如此。哪些重点领域和人群将先被纳入诚信记录建设呢?意见提出,以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产品质量、税收缴纳、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司法诉讼、电子商务、志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以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执业药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导游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

 

  林钧跃指出,这些都是与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一旦发生失信行为,将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重点人群属于教育程度较高、岗位特殊,并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人群。以这些领域和人群为突破口能更好地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守信者将获更多实惠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能得到什么好处?失信了又将受到何种惩罚?意见提出,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和连续三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依法采取“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措施。

 

  对于个人严重失信行为,将建立健全披露、曝光与举报制度。王希庆指出,意见体现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重的原则。这将形成市场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达到全民以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初衷。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解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