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一:经营效率较低是中国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物流行业内容纳了超过70万家的企业,却在国际快递市场上只占了20%份额的原因,而80%份额为四大国际快递瓜分。
视点二:外运发展2010年半年报中,业绩增长幅度高达2100%。这源于依托中外运长航集团的背景,打造起 “天地合一”的战略体系。
2009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9年至2011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实施一年多以来,《规划》提出的10项主要任务,9项重点工程和9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在各省市如火如荼地展开。
物流业运行状况总体回暖向好的态势,引发了人们对物流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物流业的状况可谓是“内缺法度,外有强敌”,形势仍并不乐观。
监管乏力的隐忧
根据中国工商局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注册了70多万家物流公司。除此之外,各级工商部门查处无证物流公司的案件也屡见不鲜。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远远大于70多万家的物流企业仍处于监管无力状态。
业内法务人员表示,我国现有的多项物流法规,大多以办法、条例、通知等形式存在,缺乏强制效力,且大多仅针对某些单个的物流环节,很难解决当前体系化、整合性的现代物流案情。这也正是一些冷链物流企业为降低成本,竟然会在运输途中停止制冷的根源所在。
缺乏约束与监管的行业现状致使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对于那些大型、正规的企业客户,尤其是外资企业,他们更倾向与大型外资物流企业或中远、中外运等大型国字头企业签订物流合同,而不愿尝试与小型承运人或货代企业合作。“我们对物流企业的货运能力有专门的考量标准,相比之下,单一的低报价反而会让我们对其专业性产生质疑。”某外资IT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
效率低下的现状
经营效率较低是中国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数据显示,在国内平均一个产品生产环节占用的时间只有5%~10%,其余90%以上的时间都花费在流通、物流服务过程中。当前中国物流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于运货和送信,而是要求物流行业能够提供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管理等环节在内的产业集群式服务。
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企业实力、资源整合与运营能力上都存在巨大局限性,在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物流行业内容纳了超过70万家的企业,却在国际快递市场上只抢占了20%份额的原因。面对DHL、FedEx、UPS、TNT这4家跨国公司所占据的80%国际快递份额,能够奋起争夺的中国物流企业可谓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