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不简单是陆地交通的‘首堵’了,空中交通堵塞情况更甚。”有网友这样评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流量控制已是家常便饭,一到雨雪天气航班就会大面积延误,而内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枢纽机场都是延误的“重灾区”。
目前,国际空域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管理、军队管理和军地联合管理三种模式。大部分国家都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推荐标准,对空域资源进行了分类。中国的空域资源管理模式仍是防御型管理体系,军方负责全国空域资源管制工作,民航管理民航航路航线机场,即航路内由民航管制指挥,航路外由军方负责。
飞行管制由空军组织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国家空管委领导全国飞行管制工作,境内飞行管制由空军统一组织实施,各飞行管制部门按职责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航路航线开通或调整由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报总参或者空军审批,空中禁区、危险区、限制区由空军报总参审批,各类军事训练空域由空军或者军区空军审批。民航班机日常运行过程中改航、绕航均须得到空军管制部门同意后方可执行。
华北启用新系统减少等待
7月31日零时,华北地区流量管理及多机场放行协同系统正式启用。该系统由电脑向航班提供预计起飞时间,向航空公司建议推出时间,降低乘客的机舱等待,减少飞机地面滑行时间实现节油减排,还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减少人为失误,有效利用空域资源改变各机场的单独放行模式形成多机场协同决策实现放行效率的最大化。
首日试行后,除首都机场因天气原因保持日常航班正常率外,天津、河北、北京南苑各机场航班正常率都有明显提升,其中河北石家庄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班正常率单日增长两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