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3日上午启动,总投资为188.54亿元,向着国际航空枢纽又迈出一步。珠三角航运产业研究专家、中山大学郑天祥教授认为,近几年泛珠三角地区水陆空交通网络建设都很给力,随着高铁及城轨的陆续贯通,大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交通优势逐步转化为物流优势,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海陆空物流中心地位逐步凸显。
目标:世界航空枢纽
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包括第三跑道和第二航站楼以及相关空管和供油工程,其中第三跑道预计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预计今年底动工并计划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白云机场也将是继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之后,国内第三个拥有三条跑道的民用机场。据了解,201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50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8万吨,飞机起降 34.93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9.9%、3.1%和6.1%。而目前白云机场航站楼年旅客吞吐容量只有3500万人次;白云机场扩建工程有望弥补机场在基础设施上的“短板”。
根据广东省机场集团的发展规划,白云机场第三跑道预计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超5500万人次;2015年白云机场旅客量有望突破6000万人次,届时白云机场作为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将基本成型;二号航站楼计划于2016年建成投产,届时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预计为65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8000万人次,其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据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负责人表示,白云机场今年争取新增国际航线7条,使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线总数达到110条,接近香港机场的国际航线数。预计到2015年,白云机场国际航线预计可达130条,有望与香港机场国际航线数持平。
香港航空货运渐失优势
近几年,珠三角机场建设提速,不仅白云机场的扩建计划得以实施,深圳机场的扩建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而在珠三角半径50公里内,佛山机场、惠州机场相继复航,如此密集的机场分布,可谓世界罕见。就在白云机场雄心勃勃瞄准世界航空枢纽地位的同时,香港机场扩建工程还停留在环评阶段,加上未来扩建第三跑道需要填海、拆迁等复杂工程,最终能否如期动工还是未知数。现代经济发展还是与速度息息相关。相较而言,香港机场慢进如退,优势渐失。业内专家凌昆认为,原来支柱产业之一的航运业,香港多年前已失掉全球货柜港桂冠,在航运及许多物流领域已无优势,相比毗邻的珠三角港口甚或有劣势。航空货运恐怕也将走上此路,即使航空客运亦非百分百安稳,一些新兴国家的来往香港直航航线已经消失,港人需要到广州搭机。
“在深圳机场、香港机场尚未解决产能瓶颈的情况下,目前是白云机场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决定着其未来在大珠三角的战略地位。就目前珠三角五大机场来说,白云机场区域优势最为明显,市场份额有望提高。”某证券航空业研究员周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