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航空
让航空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发布时间:2014-07-30 浏览数: 标签: 航空城,区域经济,新引擎

  当前,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依托机场这一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城”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航空城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作为主导开发了我国境内首个航空城项目的公司,航城兴业有何发展经验可以分享?就此,记者专访了航城兴业(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栋先生。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据公开报道显示,我国陕西西咸、江西南昌、山东济南、河南郑州等地近来纷纷提出“航空城”、“航空工业城”、“机场综合体”等大型临空项目的建设计划。而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57座城市规划了58个临空经济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国务院在2012年7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我国临空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航空城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很多地方也寄希望于打造现代航空城,以航空城这一“引擎”拉动临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从物流角度来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客户成本是物流业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对于我国航空物流而言,航空城就具有整合区域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作用。”沈栋告诉记者,物流只是构成航空城的一部分,未来的航空城应该是充分与机场、城市和区域产业相融合,包括机场、商贸、产业园、酒店等设施在内的综合项目,从而能够以多功能一体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航空城建设热潮似乎正在汹涌而来,但建设航空城绝不能够盲目而行,需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基本方针,同时做好整体规划。沈栋认为,建设航空城,应该拥有前瞻性、战略型的周密规划,以机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区位、社会环境等全方面资源为依托,进行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在建设航空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从城市角度看航空城,航空城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如何,航空城将具备何种功能等都需要研究分析,这将影响航空城的建设规划。二是从机场的角度看城市,如何形成机场聚集区,机场的物流、人流等如何走向城市,这也是航空城规划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沈栋强调,建设航空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产开发,而是需要通过整体规划将各个有机功能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最终发挥出协同效应。

 

  引航发展 再接再厉

 

  早在2004年,航城兴业的母公司泰鸿集团就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北京顺义区政府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航空城项目——北京航空城。其中,北京航空城“大通关基地”项目集航空货运站、快件中心、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区、保税功能区、航港物流园和综合办公配套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出了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北京航空城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优化运营和定向疏导的工作。”沈栋介绍,北京首都机场在“大通关项目”建设之前,货运量达到120万吨至130万吨,但货运量增长却遇到瓶颈。在大通关之后,首都机场实现了运营的优化,合理疏导货物流通,因此首都机场很快将货运量提升至了180万吨的规模。

 

  去年,航城兴业又与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3月,在航城兴业的协调下,宁波栎社机场与台湾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长荣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台甬两地航空市场合作框架协议。未来,航城兴业将与宁波栎社机场通力合作,打造出内陆-宁波-台北-全球的空中国际贸易网络。

 

  可以看出,航城兴业深耕国内航空城产业已是我国航空城产业的先行者。在沈栋看来,航城兴业主要依靠三方面优势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一是丰富的操作经验。在北京航空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航城兴业能够吸收到更多实战经验,清楚地知道制约航空经济发展的瓶颈何在,并通过规划设计和实践去合理解决;二是具备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和融合创新能力。航城兴业通过充分预估潜在市场货量走向,能够更好地以航空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合作。航城兴业能够整合、吸收世界领先的航空城规划、开发与管理经验,并使之与中国本土经验相结合。同时,与国际上具备航空城开发经验的优秀团队合作,以专业化团队提供专业化服务。“未来,航城兴业凭借行业领先优势,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将进一步开发国内航空城产业,更多的统筹机场方与利益方的各方关系,结合城市特点、产业特点和地域特点制定出独特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区域价值。”沈栋强调。

分享到:
上一篇:春秋航空将启动秒杀模式 上海飞大阪只需9元 下一篇:阿联酋航空将开通匈牙利新航线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