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航空(600221,SH)在其首条北美航线上增加了一项并不大众化的景点优惠——搭乘海南航空北京-西雅图航线的旅客,均可以优惠价格参观波音公司未来飞行博物馆。海航希望借此让其顾客了解一款型号为787的机型。
海航有意向其顾客展示的波音787机型,现在正在成为航企开拓北太平洋航线的“新宠”。业内专家分析,在一些相较传统门户点流量较小的城市,用座位相对较少的787来飞,可以保证客座率,也可以被一些航空公司用于开拓新市场。
在中国,波音787或许还将被用于开拓二线城市飞往北美的航线。
787有利于提升客座率
波音787是航空史上首架超远程中型客机,设计座位在200-300人。
海航在2005年宣布订购8架波音787飞机。如今,该公司希望借助该机型开拓几大航企正在激烈争夺的北美市场。海航将787投入到新开通的北美航线的运营中,在海航的国际航线开拓规划中,波音787飞机被定位其向东运行北美航线的专用机型。该公司今年已经将原有的北京-西雅图航线的机型改为787。
无独有偶,南航今年也将其广州-温哥华航线的777机型更换为787。此前,南航已经使用该机型执飞伦敦、奥克兰常航线。南航意图借该机型的品牌效应,着力提升南航品牌在北美的影响力。南航订购了10架波音787。
在北美航线的争夺中,南航和海航相对国航和东航均属于先天优势较弱的。蒋由辉分析,目前中美航线的门户点,美国就是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中国就是北京、上海,南航所在的广州虽然地处珠三角,但面临实力强劲的国泰航空[0.28%]的竞争。而且珠三角产业结构还是偏劳动密集型,所以国际旅客量尤其欧美旅客北京、上海要比广东大得多。
总部位于海南省的海航,目前最大的枢纽以及主要远程航线枢纽其实在北京。这使得海航具备了较大的地理优势。
蒋由辉告诉记者,国内除国航外,其他航企在中美市场上基本亏损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机型跟这个市场不匹配。“比如以前的747,耗油特别高,没法挣钱。”蒋由辉分析,相对而言,使用座位数较少的787可以保证客座率。
林智杰告诉记者,B787的载客量比较小,航程比较长,是专为洲际远程、点对点航线设计研发的。而此前中美市场执飞的B777、空客340和330等机型载客量比较大,更适合用于飞枢纽到枢纽航线。此外,航企在开辟中美枢纽航线时,更倾向于用B787来培育市场。
非枢纽城市航线兴起
在北太平洋航线上,波音787的使用更多地代表一些非枢纽城市航线的兴起。
数十年来,中美航线一直由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主导,即北京、上海和广州。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3年,由这三大城市飞往美国的出境运力平均每年增长14%。2013年,上述三大城市至美国的直达航班的载客量高达280万人次。
美联航率先将航线开进了中国二线城市。美联航推出成都-旧金山的直达航班,被认为或许是中美之间直达运输服务的一个转折点。
美联航此航线使用的正是787飞机。林智杰分析,787坐席相对少,但航程远,可以飞二线到二线城市,不经过枢纽。一些非枢纽点的人流虽然比较小,但由于飞机小,所以也能挣钱。能够提供直达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源。
记者从海南航空了解到,目前海航开通国际航线的整体战略仍以差异化为主,主攻欧美差异化市场和俄非新兴市场,采取国内一线对欧美二线,国内二线对欧美一线的策略,重点发展北京宽体机枢纽,积极试点国内二线门户,通过各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全球航线网络覆盖。未来将打造北京始发至北美网络,并利用国内二线城市地方资源进入欧美一线枢纽。
据悉,厦航也有意用787机型开拓福州-纽约航线,正积极筹备开通长沙至北美直达航线。一名厦航人士告诉记者,厦航确实有意用787执飞至欧美澳的航线,但目前航线工作尚未启动。
蒋由辉认为,二线城市开通北美航线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