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14年的12月15日起,放开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部分短途航线旅客运输票价,新增101条新航线由现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
此外,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其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票价,由此前政府审批航线基准票价放权给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继续可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包括成都飞北京、上海、青岛、贵阳以及拉萨的航线在上个月都已经下发通知,基准票价开始陆续上调。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两部门曾发布《关于完善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当时已宣布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航线的机票价格下限,并向市场放开31条与高铁等存在竞争的航线定价权,此次《通知》系在原来基础上新增101条航线实行市场调节价,其中成都始发的航线有1条是成都-贵阳的航线,而涉及到四川其他地区航线有4条,分别是昆明-西昌、昆明-泸州、昆明-宜宾和贵阳-泸州航线。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网络骨架的拉开,很多中短程民航航线客流被高铁分流,相比于高铁,民航出现了价格高、准点率低等短板。业内人士分析,近两次价格改革意味着国家鼓励民航出行大众化,并积极参与交通市场竞争,高铁价格坐飞机将变得常见,而且以往廉价航空推出的“8元”、“9元”机票将变得合法合理,而不存在恶性竞争嫌疑。
据了解,1992年以前我国机票完全由政府定价,随着行业发展,到2004年4月,监管部门对国内航线的票价进行放开,规定航空公司执行的国内航线票价水平,上浮不得超过基准价(全价)的25%,下浮不超过45%,在这一范围内则绝大部分由航企自主定价。
对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其他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票价,由政府审批航线基准票价改为由航空公司按《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规定自行制定、调整基准票价。航空公司继续可以基准票价为基础,在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限的浮动范围内自主确定票价水平。并且公布了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公式。
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以及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主决定是否降低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以及降价时间、范围、幅度。按此次票价调整规则,大部分航线的最高销售票价将有8-12%之间的上调。根据2014年的国内普通航线公式,计算了从900-3000公里的不同国内普通航线的基准票价,并与2004年做了对比发现,2014年新发布的国内普通航线不同航程调价幅度不同,航程越长,增幅越低。“900公里的航程调价幅度可以达到18%,而1500公里的航线仅有8%。超过2000公里航线,基本上是零增长。”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中国国内航线旅客的平均航段距离是1378公里。国内航线旅客绝大部分旅行是在1200-1500公里区间,因此,国内旅客会有面对机票价格的小幅上调。
目前航空公司在部分航线上已经开始调整了基准价格,比如广州飞北京的基准价格全价票已经由此前的1700元左右上涨了近百元。最先调整的是成都飞贵阳的航线,由630元调整到690元,而客运量最大的京蓉航线,成都飞北京的基准票价由此前的1440元上调到1580元。成都飞上海的基准票价也由1610元上调到了1760元。基准票价调高对航空公司而言意味着价格浮动空间更大,比如将低价票放在早晚两头的航班吸引更多团队旅客,而将高价票放在中午的主攻商务旅客,对航空公司而言可以提高盈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