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从来不缺乏话题,自从2014年底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关于航空业放开价格管控的话题就不绝于耳。
根据《通知》,我国将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价,并通过改进基准票价定价办法,放开部分相邻省份间短途航线旅客票价,新增101条新航线由现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
民航局似乎在逐步释放航空业的市场潜力,减少行政干预。早在2014年10月,民航局、发改委就曾宣布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航线的机票价格下限,并向市场放开31条与高铁等存在竞争的航线定价权。
这样让权的实质是市场倒逼的改革,一方面,航空支线线路面临亏损的局面难以改观,另一方面,高铁的竞争让部分航线出现了客源萎缩,价格市场化势在必行。
民航局的让权有着较为明确的线路图,以此次新增101条航线为例,其主要集中在省内航线、跨省短途、旅游航线等。业内专家预计,下一步或许放开由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长”航线票价。
不过在价格改革中,民航局也显得十分谨慎,比如“每家航空公司在不超过定价公式测算值范围内,每航季上调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不得超过10条航线,每条航线每航季基准票价上调幅度不得超过10%”。
取消政府指导价,下放航线定价权对航空业意味着什么?
国内近年来的高铁建设加速,网络布局日臻完善,众多中短程民航航线客流被高铁逐步分流,而相对于高铁而言,航空线路还存在价格高、准点率低等不足,也备受诟病,放开价格管控有益于上述面临盈利困境的航线进行市场竞争,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运营淡旺季拥有更多自主定价权,进而提高上座率。
更重要的是,它被看作是支线航空的救赎。随着航线价格的放开,必然刺激作为旅游线路、短途线路等支线扩张建设,而此前上述线路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所谓的支线航空包含支线机场的发展与支线运输,早在2012年的一份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180座 民用机场中有135座亏损,亏损额达16.8亿元,亏损的机场中,支线机场占87%。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改革将进一步刺激各地建设支线机场,放开价格管控对于航空支线线路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