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国际航线将达到48条,建设“四主四辅”铁路客运车站,257公里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新增近1000公里道路。深圳还将加强交通设施的管理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中心城区与原特区外主要枢纽45分钟通达、与粤港澳湾区主要城市中心1小时通达。深圳市交委昨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十三五”交通规划草案,这是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市发展改革委、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共同编制《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草案总结分析了海空港枢纽功能等6方面的发展短板,提出“十三五”期间现代化国际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标。草案还建立了量化的目标指标体系,包括5大体系18项指标,其中既有深港核心区30分钟内可达、原特区外主要枢纽至中心城区45分钟内可达等预期性指标,也有中心城区工作日高峰时段常规公交车速由现在的18公里/小时提升到20公里/小时、确保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不低于25公里/小时等约束性指标。
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市交通发展七大行动计划。一是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对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对内辐射区域腹地“两个扇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统领区域腹地参与更高水平全球竞争,国际航线从目前的17条增至48条;二是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强化粤港澳湾区中心枢纽地位,到2020年实现1小时通达粤港澳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和深港中心城区半小时互通;三是全方位建设公交都市,“十三五”末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元公交为辅助、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公交客运体系;四是优化道路网功能结构,到2020年全市平均道路网密度提升10%以上;五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手段平衡交通供需;六是建设高品质宜行城市,重点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七是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鼓励“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发展。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1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规划草案讨论。市政协委员王雪提出了一些意见,包括完善东西港口转型升级规划,加强港口与城市建成区的融合发展;研究完善西丽交通枢纽,以铁路车站“多枢纽”带动城市空间优化;做好13号线规划服务留仙洞总部基地,避免重复科技园交通拥堵。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规划处于草案阶段,将结合座谈会收集到的意见修改完善,未来还将向交通专家、各区各部门征求意见并完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