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济阳一直致力于融入济南市区,但是因为地域、交通、产业结构等问题,融入进度一直相对缓慢。随着最近两年基础设施的完善,济阳开始寻求快速融入省会的捷径,在昨天举行的济阳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祖爱民就表示,未来五年通过崔寨、回河两镇来带动县城城区拓展,以融入济南市区。
县城整体向南发展
与济南无缝对接
济阳距离济南约47公里,如果想尽快的融入省城,就必须拓展发展空间,使县城整体向南发展,而在此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祖爱民也提出将拓展发展空间、打造省城“北跨”载体平台,加快“南融”作为未来的主要任务。
祖爱民表示,未来五年,要把拓展发展空间作为推进城镇化战略的主要方式,深入对接融合。坚持新区开发,同时提升老城经济,加快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使县城整体向南拓展延伸,不断拉近与省会济南的空间距离,其中,崔寨片区将被打造为对接济南的“启动点”,集合济南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借助高技术产业建设,进一步与省城实现融合。
而回河镇将被打造为对接融合的“关键节点”,重点发展工业承载、物流集散、休闲居住等产业,吸引省城居民前往居住、投资,加快推进县城与崔寨镇的发展接轨、功能互补、实现济阳与济南在产业、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对接。
铁路、高速和城轨
打造进城新通道
济阳自从1990年划归济南管辖后,一直致力于打造济南——济阳交通网,缩短与省城交通距离。今后五年,借助省城“北跨”契机,济阳也正在谋划新的进城通道。未来五年,济乐高速、济石客专、济南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更为济阳融入市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另外,未来五年济阳还将加大与省城交通衔接的力度,推进连接天桥、济阳、商河等区县的黄河北铁路的建设,继续缩短济阳距离省城的距离,尽快实现与省城对接。
借力区位优势
打造北方“旱码头”
济阳县境内有G220线、S248线等5条干线公路,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干线京福、京沪、青银高速均穿过济阳。
为了更快的实现和济南的“无缝对接”,同时借助省城北部交通枢纽的优势,济阳以后将加快发展物流业,围绕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目标,努力建成以工业产品、农副产品为核心,集公路、铁路、空港运输于一体的黄河北最大的“旱码头”。
2011年6月份,济阳县筹划投资8亿元,在崔寨镇青银高速公路出口处建设面积3000亩的黄河北最大物流基地——山东瀚迪物流园。再加上此前济北物流园,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了济阳对接济南经济的最主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