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并表示铁路建设事关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事实上,决策层早在决定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时就已经定调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利好政策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密集出台。
首先,国务院于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函中明确指出,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后,铁路建设债券仍为政府支持债券。
然后,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4月统计数据中,已将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企业债在内的存量铁道债券划归到“政府支持机构债券”。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文件,同意将中国铁路总公司新发行和继承原以铁道部名义发行的各类债券融资工具统一归入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有关数据调整上溯至2013年1月1日。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决策层在听取了铁总的工作汇报后表示,铁路还是要继续发展,理由是铁路建设能够消化部分落后产如钢铁、水泥等。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也认为,目前发展铁路是对的,可以带动好多企业的发展。如果不修铁路,像鞍钢这样的大厂都要关门。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影响下,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日趋严重,导致钢材价格长期处于易跌难涨的局面,近期,多个钢材品种跌破了2008年的价格低位。
面对五六月份的不利局面,李克强总理7月9日广西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近日,李克强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即使到“十二五”末期,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也只有美国现在的一半,别说中西部地区,就是东北入关的铁路,也是卡脖子的,铁路一动,就会带动相关站点建设,带动辅助公路建设,需求的拉动是很大的。
“要增加投资,重在增加薄弱环节的建设。大家都有共识,把资金放在一个薄弱的建设基础设施方面,不会造成重复投资,不会形成过剩产能,而且有利于调整结构。”李克强说。
这个薄弱环节显然是指铁路,尤其是中西部的铁路,在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坦言,中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渴望加快铁路建设。“我每次参加人代会,中西部的人大代表都向我反映,中西部铁路建设还比较滞后,那里的百姓翘首以盼啊!要致富,先修路,铁路是重点。”
近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披露,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同意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分期发行中国铁路建设债券1500亿,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经铁路客运专线等73个铁路建设项目。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2013年第一期铁道债,金额为200亿元,10年期。该期债发行人主体信用级别为AAA级,债项信用级别为AAA级。
在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
从明确铁路债券为政府支持债券,到国家发改委强调继续执行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投资人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监管层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铁路事业的意图非常明显。
事实上,国务院早在今年5月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已就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部署,要求建立公益性运输补偿制度、经营性铁路合理定价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铁路领域创造条件。
但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认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实际负责的范围和以前的铁道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以前在政策上对民间资本进入是没有障碍的,只是环境是否适应,而目前来看环境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会依然影响民间资本进入。
王梦恕则认为,中西部的铁路需要靠国家强大的资金,对于日益注重经营效益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来说,能赚钱的铁路他们会主动修,不能赚钱的则不会去修。
在近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释放的积极信号是,铁路投资不是没有资金来源,只要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财政适当给予贴息保证铁路投资收益比存款利息高一两个点,就能够大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据悉,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将于9月底前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今年年底出台。该方案将对铁路历史债务问题进行安排,厘清了债务关系的铁路事业或将对民间资本产生更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