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8月12日,年轻的深圳徐徐打开“世界之门”,迎来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畔隆重开幕。大运会,为这座城市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特别是其留下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为我们建设幸福深圳、共筑“中国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在深圳大运会举办两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盘点后大运时代深圳在城市建设、市民素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点滴变化,敬请关注。
2011年6月28日,在大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深圳轨道交通二期5条地铁线路全部通车,地铁全网运行总里程达到178公里。这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大运会留给深圳的一笔宝贵财富。
地铁成网运行2年多来,日均客流量已由2011年5月的50多万人次上升至今年5月份的244多万人次。地铁更是激活了整个公共交通网络,不仅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交通格局,而且在推动特区一体化进程等方面也带来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