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旁,这些装满货物的集装箱,正等待“搭乘”郑欧班列前往欧洲。今日下午3点,第28列郑欧班列将驶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奔赴德国汉堡。
就在前天,它刚刚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
习近平希望郑州国际陆港能成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描述:总书记来到郑欧班列前细问班列特点
说起10日的经历,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值班主任龚赟丹仍一脸兴奋。
那天的10点15分左右,她正和同事一起给第28列郑欧班列进行安全“体检”,突然发现一列车队进入场站,接着就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朝他们走来。
“10分钟前才知道总书记可能会来这里,可没想到他会来到我们身边。”龚赟丹回忆。
让龚赟丹更没想到的是,总书记看见他们,主动伸出手和他们一一握手,还不时地问两句他们的工作情况,让他们注意安全。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助理郑国强说,在关于郑州国际陆港的宣传展板前,习总书记驻足仔细观看。
“他还说起,在国外曾看到过其他城市的中欧班列,问郑州的班列有什么特点。”郑国强说。
影响有多大?韩国造产品从郑州转运欧洲
去年首列郑欧班列搭载的货物,75%都是河南造。如今,省外货物不断增加,比例占到了七到八成。
如今,郑欧班列国内客户已覆盖河南、河北、天津等20个省份,有了稳定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基础货源地。
今年4月份开行的第24班郑欧班列,集货范围首次覆盖韩国,从韩国起运的过境中转货物经连云港运至郑州铁路口岸,通过郑欧班列再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运往欧洲。
“首批韩国货物是电子产品,这是郑欧班列过境中转业务模式的一个中批量货物测试,非常成功,为吸引日本、韩国、东南亚的货物运送至欧洲提供了保障。”郑国强说,这开拓了中转过境的一个新模式,为郑州国际陆港建立海路、铁路、航空、公路多式联运业务渠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表示,今后,郑欧班列还将正式承接来自韩国、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地的集装箱过境中转业务,实现过境中转实质性突破。
优势在哪?比传统航运能省一半多时间
其实,重庆、西安、成都等多个城市都开有中欧班列,但郑欧班列从去年7月18日第一列班列出发,就吸引更多关注。
郑国强说,这得益于郑州独特的区位优势。
郑欧班列的开行,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
“高铁在郑州交会,普通铁路四通八达。”郑国强说,这些优势不仅吸引国内客户,还吸引了境外客户。日本、韩国的货物,如果走传统航运到汉堡,需要45天时间,现在,日韩客户把货物用船运到连云港等港口,再运输到郑州,搭乘郑欧班列,整个行程不到20天。
有多繁忙?从每月一列到每周两列
越来越多的货源,让郑欧班列从运行的前4个月每月开行一列,到去年11月份开始改成每周一列。
“今年5月份,去程班列有望实现每周两列的开行计划。而回程载货班列也将于5月底有计划地开行,预计每月两列。”郑国强说,但车厢次次爆满。“这不,即将出发的第28列,从计划的41个集装箱,增加到现在的49个了,没办法,货物太多。”龚赟丹说。
翻看这列班列的货物清单,不乏高附加值的工业机器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刚开始时一列班列货值只有800多万元人民币,现在一列班列的货值近亿元。”郑国强说。
未来啥目标?今年开行100列,力争打通中亚专线
今年,郑欧班列计划开行100列,还将力争实现二连浩特出境口岸的常态化往返开行,打通中亚专线。公司已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了第一个境外分公司,同时正在筹备设立波兰分公司。在国内主要货源地设立的各个分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计划下半年开始运作。
不过,这些并不是郑州国际陆港的全部。位于郑州经开区北部的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区建成后,将实现六大功能定位: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
郑国强说,未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在陆港内可以相互转运,会出现公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种形式。“总书记希望我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对此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