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此前选择沈阳或大连作为“占领东北”的外来物流企业,一路向北,陆续在哈尔滨扎根。在他们眼中,哈尔滨市场本身潜力巨大,而其背后“连通”的俄罗斯市场则更加广阔。特别是随着俄罗斯加入WTO、外贸企业有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前景后,与之相依相伴的物流业更是闻风而动。
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由国外企业“走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引发的跨国物流正在迅猛增长。曾经,俄罗斯市场的“灰色清关”一度困扰着中国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入世,不啻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个“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前景。与此同时,哈尔滨独特的区域优势,让此前选择沈阳或大连作为“占领东北”的外来物流企业,一路向北,陆续在哈尔滨扎根。在他们眼中,哈尔滨市场本身潜力巨大,而其背后“连通”的俄罗斯市场则更加广阔。
俄罗斯入世,
将激发“潜效应”
虽然只有30岁,但赵厚福的物流从业经历已经有8年了。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11月创建并执掌锦程物流哈分公司,赵厚福前后做过3家物流企业。
2005年,一份来自偶然的对俄物流订单为赵厚福及他当时所在公司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因为没有这方面经验,赵厚福就跟着烟草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等老牌外贸企业学习。当时,这些企业全都设有物流部,随着分工的细化,国际物流业务渐渐风生水起。“不只是在黑龙江,全国的对俄贸易都在增长”,赵厚福说,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从公司战略与哈尔滨的对俄地缘优势考虑,锦程公司于2009年在哈设立分公司。而公司的业务数据也再次印证了哈尔滨“对俄”先天优势:对俄业务约占其总体业务的一半,另有20%-30%是对日、韩业务;按进出口业务划分,进口与出口业务的比例大约是3∶7。
作为一位多年从事物流行业的业内人士,赵厚福认为:“‘俄罗斯入世利好中国’是一个大背景,因为物流业与外贸企业一直都是相依相伴,外贸企业好了,物流企业自然跟着受益。只不过,对物流业而言,这种入世效应在短期内还并不明显。”赵厚福说,俄罗斯原本有一些如“灰色清关”等“土政策”,即清关公司帮助中国商人将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税率进入俄市场,俄方一边以这种不正规的渠道放中国产品入境,另一方面又否定这些政策的合法性,没收中国商人的商品,给中国商人造成不小的损失。“俄罗斯入世后,关税稳定,清关手续也将更加透明。”
虽说俄入世在短期内对国内物流业影响甚微,但是其“潜效应”已经初显。宁波、上海还有厦门等地的物流企业纷纷向赵厚福发出邀请,希望他到当地传授开拓俄罗斯市场的经验、运输以及清关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他对俄罗斯物流市场的分析。
在他看来,整体上,俄罗斯物流市场的竞争环境是由俄罗斯本国公司的业务决定的。在俄物流运输服务领域,优质的公司约百余家,这其中还包括西方的物流公司。而俄罗斯物流运输服务市场在2006年的总额为82亿美元,综合物流行业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这个行业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物流市场的发展。俄罗斯入世后,国际物流公司势必会加大在俄扩张的脚步。
进军哈尔滨,
辐射俄远东市场
“黑龙江省在对俄物流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铁路和口岸优势”,DHL哈分公司总经理刘德堂指出,公司选择入驻哈尔滨,除看好老工业基地制造业面向海外的出口物流内需业务,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尔滨对远东等区域物流领域的辐射作用。
“从2008年6月在哈设分公司开始的3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学习对俄业务。”作为知名的国际物流企业,DHL公司早在2008年即进驻哈市从事大宗货物的国际物流业务。2010年时,DHL哈分公司曾尝试采用铁路将一批货物从广州经哈尔滨、绥芬河,再运抵俄罗斯远东地区,结果他们发现,这种运输方式同以往的单纯海运相比,在时间上和运输成本上并没有太大差别。虽然DHL哈分公司目前针对远东地区的物流业务还不是很多,但刘德堂认为,随着俄罗斯加入WTO,以及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开发等政策的推动,“从长远来看,哈市的特殊位置必然使其今后在远东和东南亚物流领域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俄罗斯入世后,刘德堂更关注中俄两国间的重大合作意向,因为这些合作意向会涉及到附属行业相关产品的运输。
国际公司的嗅觉从来都是那么敏锐。早在俄罗斯入世前,DHL在召开公司内部会议上,有意安排刘德堂着重介绍了黑龙江的同江、绥芬河、黑河口岸的相关情况。“俄罗斯入世后,物流业还需要做许多功课。比如发挥联合优势,而不是内耗。”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对俄物流园区,出台相关政策,可以让全新的公司快速成长。
正是基于此,为零售业、制造业提供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的新加坡普洛斯公司,决定今年在哈尔滨建设其在东北三省的最大物流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是其沈阳物流园的两倍还多。同样,江苏润恒集团在进驻东北三省时,将在哈建物流园作为其布点的第一站,企业有更远大的打算,“哈尔滨物流基地将成为后方支撑,我们计划把农副产品通过边境口岸辐射到俄罗斯。”
哈尔滨将成为
对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刘德堂的想法与政府部门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日韩俄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论坛”上,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李伦就“加强陆海联运和国际物流合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陆海联运运输和国际物流管理的技术交流、加快推进电子口岸信息化建设速度。
也是在这个论坛上,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四国签署了《中日韩俄东北亚陆海联运合作磋商会议纪要》,这标志着四国陆海联运合作已经从民间行为上升至政府战略。据悉,今年,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犹太自治州等俄罗斯中心城市的海陆联运“五大通道”也将全部建成,实现黑龙江省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延伸的新突破,完善东北亚陆海联运网络。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了哈尔滨物流业的定位:将哈尔滨市列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并定位为东北地区北部物流中心城市和对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目标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俄物流中心。
今年春季,《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规划确定,重点打造哈大齐物流发展区、哈牡绥物流发展区、东部城市群物流发展区和沿边物流发展带“三区一带”物流区域;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服务全省、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物流通道体系,积极争取把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建成我国对北美的航空物流基地。
虽然还称不上完美,但所有这些,无疑为哈尔滨对俄物流的“天时”、“地利”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