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挂运输的另一大优势是节能减排效应突出。仍以烟大航线陆海联运滚装运输试点为例,滚装甩挂比陆路运输节省里程960公里,累计比陆路绕行山海关节省燃油1545万升,折合标准煤21336吨;参考日本吨公里法,二氧化碳排放按145克/吨公里测算,全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可达490余万吨。
业内人士认为,由环渤海湾七省(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共同成立甩挂运输联盟,对全国甩挂运输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有望成为我国物流业最大的节能减排项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甩挂运输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式的运输,要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多省协作,还亟须破解制度、标准、信息化等一系列难题。
一是制度性障碍。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副巡视员谢家举说,按照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挂车被强制要求单独上牌,牵引车和半挂车分开投保,每台挂车必须单独缴纳交通强制责任险,对于单纯的陆路甩挂而言,拖挂比例越高,运输企业的成本就越高。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只允许牵引1辆挂车。由于禁止双挂车存在,客观上也降低了物流企业发展甩挂运输的积极性。
二是标准化障碍。甩挂运输要“甩起来”,需要牵引车与挂车频繁摘挂组合,这对车辆及零配件标准化要求很高。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王庆铸说,目前,我国牵引车、挂车的车型复杂,比如挂车既有13米的也有17米的,对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部件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规范,时常出现牵引车与挂车不匹配情况,影响了甩挂运输的推广。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少甩挂运输企业深感站场用地成为发展最大瓶颈,特别是表现在省外置点上。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新瑞说,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设有甩挂运输专用站场,但在东北地区没有专用站场,影响了甩挂运输发展,亟须拓展东北站场或与联盟内试点企业共享站场资源。类似的情况在物流企业中极为普遍。
四是信息化程度低。货源、车源、船期等信息不畅成为制约甩挂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于传奎告诉记者,他曾经询问过一名从沈阳到上海的过海货车司机,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这名司机无法准确获知船期、有无7级大风等信息,到了上海也不知如何配货,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