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顺丰停止了北京部分便利店的零售业务。低调进京的顺丰便利店开业不过几个月时间,此时急刹车停止零售业务是经营不善还是回归主业?
几个月前,顺丰便利店悄然出现在了北京,这个民营快递大佬从“送货员”改做“售货员”。就在业界期待顺丰能否抓紧“物流最后一公里”,进行飞跃性发展时,顺丰北京部分门店暂停零售业务的消息就见诸报端了。
对此顺丰表示,目前只是部分门店取消了零售业务,这是根据门店的快递业务量决定的。如果当地的快递业务量很大,工作人员更多的精力会放在主业务上,将无暇顾及零售业务。
然而,零售专家刘文烽则表示,顺丰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将零售与快递完美结合的好的模式,零售业务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不仅是零售成本在增加,物流成本的上涨也让人压力很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中国物流成本8.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7.8%,远远高出发达国家水平。
高涨的成本让兼顾零售与快递的便利店的盈利成为一种奢望,但是早在顺丰便利店进京时顺丰相关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便利店的布局是为了打造电商伙伴的物流大平台,并不是为了盈利。便利店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简单便利的寄件方式,目前主营依旧是快递。”
快递主业的热闹更加衬托出零售业务的冷清,在顺丰一些便利店,买东西的客人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来寄件和取件的顾客。
物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总经理黄刚也表示,从年初以来,顺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明显,显示其不再甘于只做快递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