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不能不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和竞争,2008年的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灾难,世界经济损失不亚于世界大战,与一战二战不同的是,这是一场不带血的灾难,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对于遭受金融风暴袭击而摇摇晃晃的世界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助稳作用,这些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中的正能量,展示的是改革发展的中国坚实的国力和与世界经济共进退的大国风范。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开始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收入的提高,精神、物质生活日渐多彩。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劳动时间的减少,非生产性消费飞速增长,非生产领域的社会资源消耗提高了全社会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逐步提高,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期转而进入稳步发展期。作为中国的经济大动脉,铁路始终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铁路建设也仍在经济发展布局的要求下稳步推进。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渐变和参与经济活动需求的多样化,物流业日渐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物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成本。
物流业科学发展提高到决策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6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会议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当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突出重点。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加强市场监管,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雁过拔毛”行为,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推进简政放权,支持兼并重组,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进物流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管理,加快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服务和联通千百万企业,方便和丰富广大群众的多彩生活。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年3月7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0.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0%,与上年基本比重持平。
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安全可靠性强等优势,但铁路占我国运输市场份额却不足10%,远低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铁路货运价格体系不完善、铁路运输与城市物流难以顺利接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
铁路运输成本优势非常明显。据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测算,以北京至广州为例,汽车运输成本为0.5元/千克至0.7元/千克,飞机运输在1.2元/千克,铁路运输成本为0.3元/千克至0.5元/千克。因此铁路运输成本比汽车运输低30%至40%,比飞机运输低一半多。
不过,铁路没有点到点的优势,两头还需要公路物流衔接,这就为众多物流企业借助铁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了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