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搞活了,新的市场就激活了。”这句耳目一新的话,出自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快递业的定位有了新的内涵。当然,这话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不少人觉得,国内物流快递企业将因此受到冲击,不过,记者认为,这是国内快递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而且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其中,快递业搞活了,物流业就能跃上新台阶,对搞活流通、拉动内需,增加社会就业都有重要意义。得益于电子商务浪潮,快递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称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技术含量不高、管理不够规范、人才问题凸显等因素,依然制约着快递业的升级。不久前的中秋节,北京某家快递门店因部门经理不在,20余名员工无法开工,导致包裹积压,引来客户怨声不断。
其实,随着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国内不少快递业已意识到自身不足,有的企业正不断创新,突破顽疾。比如,申通快递开发“申通E3快递软件系统平台”,深化数据系统运作;圆通快递在各大城市相继建设省级分拨中心;中通快递第一个实行快件有偿派费和预付款结算;韵达快递持续打造企业的IAT核心,建设电子商务园区但同时,其它不少企业还存在着等一等、缓一缓的心态,在自我革新上不愿动真碰硬。
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当人们感慨“阿里”的发展一日千里时,可以预见快递企业也将会产生一个让世界惊艳的品牌。在这过程中,如果缺乏与国际对手同台竞技的勇气,错过取长补短的机遇,那就有可能处于被动位置。因此,此次打开大门,将给快递企业带来压力,倒逼转型。
当然,“开门”只是第一步,如何在更加开放的市场中抓住机遇是关键。如果在准确把握市场全面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特色服务、创新服务、精准服务,那快递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转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