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二”没给快递添乱,但“双十一”仍然余音绕梁。对于经常网购的人来说,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双十一”过去快一个月了,可快递还是很慢。不论是在途中,还是包裹抵连后的派送效率,给用户的普遍感受都是延迟两三日已属常态。
预售 甩给快递的新课题
今年的“后双十一”史无前例地如此之长,被普遍认为与电商创新销售模式,大搞“预售”有关。此外,快递终端的一线员工在近段时期里流动频繁,也多多少少加重了时效下降的程度。
按照以往经验,大连地区的“双十一”包裹于11月13、14日上量,至18日抵连包裹开始减量,此后每天呈现递减趋势,最迟至25日快递行业结束“双十一”战斗。但是今年,经验出现了偏差。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家住高新区的闫女士,网购了一批婴儿用品,包裹11月25日凌晨抵达终端网点后,直至11月29日傍晚才派送到手,“最后一公里”足足走了五天;大连做服装生意的李女士,在网上采购了一批辅料直邮黑龙江绥化的工厂,九天后包裹才运抵目的地,此时距离出货期限只剩两天,险些误了工期。
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往这段路程最多只要五天,但这次在沈阳耽搁的时间较长,因此令时效大打折扣。记者采访了大连三家快递公司的高层及一线快递员,得到的信息是时至今日,快递行业还在消化“双十一”包裹。
“沈阳是东北地区快递包裹的主要集散中心,一个月以来爆仓频频。而在终端网点,由于包裹实在太多,仓库已经混乱到无法按日期分类。之前的包裹往往还没派送出去,又被新到的一堆包裹压在了下面。”某快递公司高层如是向记者介绍。
迟到 大促包裹仍在路上
冬季里尤其东北地区受降雪、大雾影响,快递包裹的在途时间往往较长,但今年明显不同以往。多位网店经营者告诉记者,平时,快递员多在下午四五点钟集中收取网店客户的包裹,而近一两周,快递员的取件时间普遍延迟到了晚上六七点,甚至有时八点左右才上门取件。
“早先师傅跟我说,等挺过‘双十一’就轻松了,谁承想‘双十一’竟然这么长!”26岁的小刘只做了一个月快递员就辞职了,因为太辛苦,工作量及工作时间超过了他的承受极限。“12月4日,他收取了最后一批网店客户的包裹,启动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往公司赶,此时已是晚上八点钟。回到网点又进行包裹的录入工作,直至十点他才与陪伴在侧的妻子一道回家。
近来小刘经手的包裹中,不论收还是派,为数不少是“双十一”的预售商品。今年大促,很多电商采用了“预售”的办法,让消费者提前下定金,然后按照定单数量来安排生产,即以销定产。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库存销售的模式,令电商规避了不少风险,同时也在此后的实际发货中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高件量。
“如果今后大促时预售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好处是件量可能不至于集中爆发。但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后双十一’持续的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上述快递公司高层表示,近来用户投诉增多。除了查询派送时间和等不及要自取的用户外,网店客户也因为买家的频繁催促而抱怨不少。
涨价 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
小刘在他的30天快递员生涯中,接触了20几家网店,这是上一任快递员留给他的资源。现在,他又将名录移交给了下任。他希望这些网店无一流失,但谈何容易。
“许多网店店主嘴上不说,但是对于频繁更换快递员,他们肯定是不满意的。”在小刘与下任交接的过程中,另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徐师傅前天成功撬走了第一家网店。他告诉记者,虽然他给的协议价要高于小刘公司2元钱,但网店方面几乎没经过考虑,就敲定了更换快递与他合作。“价格固然重要,但是网店也要进行综合考量,一方面是时效,另一方面就是稳定性。这稳定性既包括快递公司的全国网络,更包括终端快递员。”
徐师傅已在同一家快递公司的同一个网点效力六年,从来没有更换过服务片区,而像他这样稳定的快递员,在行业里凤毛麟角。“快递员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大连本地人尤其年轻人是不愿意做快递员的,太累,要吃苦。现在快递员这行的门槛也高了,公司不提供交通工具,入行就必须得自带车辆,而骑三轮车送快递又违法,没有预算买汽车的话,也就没法送快递。”
快递一线向来是一个流动频繁的岗位,而近期形势有所加剧,令终端网点的承包者们头疼不已。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是,从明年1月1日起,部分快递公司平均涨价2元,这在徐师傅看来是个好事情。“快递业终究要跳离价格战,才能有出路。价格调上来了,可能会挤掉一部分用户,但我们也因此能为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