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三方、四方物流
海安全力打造“物流枢纽城”
来源: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2-12-02 浏览数: 标签: 打造 全力 物流

“持之以恒地抓好每月一个‘物流周’,通过108个这样的活动,叫响‘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面对中外客商,南通市政协副主席、海安县委书记单晓鸣多次表明海安发展物流业的决心。

海安物流业发展的决心和思路,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海安发展物流业有优势、定位好,走在了全省前列,创造了好的经验。”今年5月28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实地考察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而此前在海安召开的全省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曾专门批示,认为海安按照“大市场、大物流、大流通”的发展思路,“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在更大坐标中放大优势

海安物流业的崛起,并非真是“一夜成名”。“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海安,地处“苏中之中”,一直为沟通江淮的商贸集散之地。进入新时期,海安“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凸显,特别是新长铁路建成通车后,海安被定位为江苏境内第二个二级编组站,这一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区域发展,重在营造发展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独特的竞争力,把竞争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江苏沿江、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在周边城市抢抓机遇,靠江而兴、因海崛起的时候,海安如何走出一条差别化竞争之路?

在一个更大的坐标内,海安开始重新审视“枢纽海安”这一独特优势。

公路方面,沈海高速与启扬高速、204国道与328国道交会,成为沟通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

铁路方面,随着宁启、新长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沪通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可对接陇海、沪汉渝蓉等铁路大动脉,直达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东盟。

水路方面,南通港、洋口港、大丰港等3个深水大港环伺;连申运河改造升级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上海港。

此外,周边1.5个小时车程内,有6个机场;2个小时车程内,有8个机场……换言之,以海安为节点,一个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当年,粟裕大将苏中七战七捷,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把握大局、因地制宜;今天的海安要打好新时期七战七捷,同样要把握大局、因地制宜。”单晓鸣说。

单晓鸣所说的“把握大局、因地制宜”,就是充分发挥好“枢纽海安”这一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海安发展的差别化竞争优势。

从最广视野里借势发力2010年9月初,由海安县政协主席朱春率队,政协常委会在实地考察临沂物流业发展后,就地召开了一次特别的政协常委会议,专题为“加快海安物流业发展建言献策”。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这两个国内物流名城,被海安确定为学习和追赶的标杆。海安县四套班子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前往学习考察,不断坚定了物流业发展的信心。

在当地媒体关于那次政协常委会的报道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通过学习考察、讨论协商,政协常委们形成共识:积极打造苏中最具优势的物流平台,这既有利于发挥海安的比较优势,也有利于整合海安的优质资源,更有利于海安未来的发展。”

“发展物流业,海安决策相当谨慎,可以说广泛地汲取了各方智慧。”单晓鸣透露。一个更显“极端”的例子是,就在海安做法得到江苏省主要领导肯定、明确把全省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放在海安召开时,单晓鸣再次召集班子成员,把“发展物流业有没有可能、目标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抛给了大家。

 一次又一次的协商、论证,海安上下信心日益坚定、目标日益清晰——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同济规划设计院等编制的海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快构建集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在更高层面上整合交通优势,以公铁水无缝对接联运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努力打造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服务全中国、联通海内外的物流枢纽名城”。

对此,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顾瑜芳评价:从总体规模和单一物流形态等看,海安目前都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海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决心和意识、魄力和眼光、理念和布局都是领先的。

举全县之力推进发展

高新区引进的石材交易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投资额3亿元、注册资本5000万元;苏中不锈钢铝材物流中心、义务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吸引了40个物流专业公司、一级代理商、一级经销商入驻,预计年营业额6.43亿元在7月2日集中签约的项目中,仅6个“航母”型项目总投资就达15亿元。

每月月底或月初举办一次“物流周”,集中力量推进物流项目建设,是3月底江苏全省现场会后海安推进物流业发展务实举措之一,“以此形成全县上下热切关注、全力支持、奋力推进的浓烈氛围。”

在海安,“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个又一个具体实现的行动:建立了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领导组,成立了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有效地提高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水平和推进力度。

海安县组建了一支300人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队伍,重点招引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区域代理的同时,把物流专业人才纳入“525”人才工程对象,与国内知名院校物流专业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加大引进、培养力度。

着眼于商贸物流中心的长远发展,全面加大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高标准建设海关商检大楼、公共保税仓库、虚拟空港、虚拟海港,为周边地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报关、监管等物流服务。

出台“视有为无”“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推行“政府减费用、部门减手续、业主减租金、商户减利润”,对所有物流业项目建设审批参照工业项目执行,力求将投资成本降到最低;对投资超亿元、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专业特色市场和现代物流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扶持政策,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是一篇大文章,目前才刚刚破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单晓鸣透露,海安的设想是通过36个物流周(即3年时间),初具物流枢纽城雏形;通过108个物流周(即9年时间),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分享到:
上一篇:物流公司占道经营还要占多久 下一篇:借第四方物流整合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