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三方、四方物流
山东大交通助推物流业发展 提供门到门全程服务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3-11-20 浏览数:

  完善的路网,发达的铁路、航空、水运,形成了强大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拉长了物流链,可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山东省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创新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开展的甩挂运输试点效果显著,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交通拉长物流链

 

  近日,青岛港物流公司新成立的配货中心正式营业。在仓储中心保税库,该公司迎来第一票64吨康明斯发动机的配货运输业务,该票货物将通过公路运往1300公里外的湖北荆州。

 

  目前,青岛市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倍加完善。公路通车里程16221公里,居全国同等城市领先水平;境内铁路5条,新规划建设项目5个,总里程约395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7个,拥有海上航线153条,与世界上166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空中航线115条,国内航线98条,国际(地区)航线17条,通达全国54个城市和14个国际(地区)城市。

 

  便捷的交通设施条件,有助于物流配货中心进一步拉长青岛港物流链条,可为客户提供“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填补港口物流功能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青岛港物流公司将进一步开发建设相关的信息平台,发挥河南、山西、陕西等内陆无水港的作用,以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周边省市的货物流向,相互形成信息对接,实现货物的重去重回,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大交通”保障“物流之都” 经历了客车捎载、零担货运、专线物流、三方物流、电商物流等各个阶段,到目前为止,临沂市物流业形成了规模庞大、集聚发展、“凹地”效应、服务模式多元化等显著特点,具备了物流业态多、诚信度高,配货快、运得远,覆盖广、价格低等一系列优势,物流网络直达全国2100余个县级网点,可实现600公里以内次日到达,1500公里隔日到达,3000公里以上3至7天到达,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

 

  2012年,临沂市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万亿元、380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位,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超过12%和30%。临沂被授予了“物流之都”称号,“商城临沂、物流天下”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发展的背后是交通优势的基础作用。截至2012年,临沂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4万公里,规划实施了两环绕城、七路通港、七路西进、六路南下、六路北上、连通县城、辐射全市的“快速通道”大格局,加快发展公铁联运、公空联运,构建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和农村交通网络为依托,民航运输为补充的“立体大交通”格局。而临沂市则通过统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交通对物流行业的支撑保障。

 

  甩挂运输效果佳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振兴和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部署,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省创新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甩挂运输试点。

 

  2005年,省交通运输厅以渤海湾陆海联运为切入点,推行滚装甩挂运输。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共选择了8家运输企业作为试点,从站场建设资金中列出专项,每家企业补助200万元,用于站点设施改造、设备配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为支持开通渤海湾陆海联运甩挂运输,省交通运输厅投资1800万元,对烟台打捞局的甩挂物流站场建设进行了专项补助,促进了渤海湾陆海联运甩挂运输的发展。

 

  随着甩挂运输基础设施及车辆设备能力的提升,烟台打捞局的甩挂运输线路及业务范围得到了大幅扩张。2009年6月烟台打捞局注册成立“烟台鲁辽甩挂物流有限公司”。

 

  目前,烟台鲁辽甩挂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胶东半岛并延伸到青岛、临沂、潍坊等地,甩挂运输线路拓展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到大连及周边地区、沈阳及周边地区的10条,大量江苏、浙江、上海及东北三省的过海货物通过渤海湾陆海甩挂运输转运完成。烟台鲁辽甩挂公司2012年完成陆海甩挂车辆3100台次,运输货物量达10.8万吨,2013年截至9月底完成甩挂车辆2221台次。

 

  甩挂运输的经济性效果明显,实现了参与甩挂的运输企业、生产制造企业、船舶经营企业的互利共赢,对运输企业,节省了牵引车、驾驶员过海船票、食宿费用,每车次可降低1000余元,仅在烟台到大连区间就降低运输成本30%;对生产制造企业,将甩挂车辆作为仓储设施,减少了仓储、堆存和装卸环节,降低了货物破损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船舶企业,滚装船占位空间得到合理调节,提高了船舶的舱位利用率,船舶实载率提高20%。实施以来,烟台大连之间的企业,货物运输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两市之间的市场货运价格平均下降了约15%。

分享到:
上一篇:电商火拼生鲜产业 冷链难题面临考验 下一篇:大而不强国内快递业深陷同质化竞争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