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青海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76.1亿元,1月至10月,网络零售额59.58亿元,相当于青海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15%。而在2014年10月末,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青海省提前超越了10%的目标,让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
快速发展:去年前十个月,网络零售额是上一年的1.5倍
去年前十个月,青海的网络交易零售额是2013年的1.5倍。在网络交易中,并没有传统的“金九银十”说法,在双十一、双十二的双重刺激下,青海全年网络交易零售总额十分可观。
双十一当天,西宁人在天猫上的消费额达到8654万元,同时,青海省主要电商平台及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达2113万元。
青海省商务厅电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把青海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富有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电子商务高地,进一步推动青海省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青海省已形成以西宁和格尔木为集散中心,多层次的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各类企业参与和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大宗工业、生活物资流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开创性地提出“三区”战略,凸显了青海省基础资源优势与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腹地的地域优势,而“宽带青海”工程的实施以及《青海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落实,也为青海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网络基础与物流服务基础。青海省电子商务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
目前,青海省已经形成了主流品牌网销化和主流消费网购化趋势。多个省内知名品牌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行业发展方向。而“触网”人群,年龄段已经从以往的“2030”,向更广泛的人群覆盖。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成为青海网络交易主打
根据分类统计,青海网络交易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商品种类是土特产品。其次为化妆品、酒水类、服装等。
在淘宝网,青海网店出售最多、销量最好的是青海土特产品。月销量超过十万元的牦牛肉干、枸杞、虫草等商品的青海卖家,在淘宝上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好多家。
淘宝网推出的大数据平台—阿里指数显示,无论是淘宝网采购,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企业间B2B采购平台,青海的植物药材国内采购量稳居第一,畜牧业副产品等排名也较靠前。
同时,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在这一年,开始显现网络交易化的苗头,多个景区开始研究电子票务系统,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大多在“去哪儿”“美团”等知名网络交易平台上挂号。现在,来青海旅游,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吃住行游购娱可以实现全部在网上交易。
行业领先作用初显:青海省建成20余个网络交易平台
2014年,注定是青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各类本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并开始做大做强。省商务厅电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青海省各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过日子网”为代表的20余个本土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在推动传统电商模式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O2O)、社区电商、移动电商、专业化电商(如“菜篮子”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另外,随着4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及与电商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入驻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显现。
截至去年11月底,青海省自建的“青海过日子网”“青海商务网”“大美易购网”“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青海馆”“1号店特产中国·海南州馆”等8个主要电商平台网络零售额达1.3亿元。这些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省外优质产品带入青海省的同时,也为传统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青海省电子商务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此外,“淘宝中国特色馆·青海馆”“1号店特产中国·海东市馆”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