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潜在空间巨大
中国药品电商潜在空间大。中美对比发现,中国药品电商的潜在空间巨大,如果中国医疗环境支持,药品电商具备“低价长尾”特征,适合中国土壤,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2013年药品基数,中国药品网购市场理论空间=处方药10000亿*17%+otc药2000亿*30%=2300亿元。
中国电商实际空间随着政策放开将逐步释放。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面对较多挑战,中国药品电商面临的政策困境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中国药品电商未来的崛起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将伴随医疗生态圈的改变,生态圈的改变需要协调多方利益,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
中国自营电商核心竞争力:物流+上游议价力+服务。患者有获取低价便捷药品和服务需求,通过中美对比,我们认为中国药品电商在医疗服务稀缺、供应链冗长、专业物流配送效率偏低等背景下,未来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上游议价力+物流”,谁提供更好的服务,谁上游议价力强拿到丰富便宜的品类,谁配送更及时,谁就更有可能深入满足客户需求,吸引和粘住客户。
三类电商有望脱颖而出
现有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处于不断聚集流量阶段,电商作为流量变现中市场空间最大的模式,未来很可能成为移动医疗企业变现的战略方向。互联网企业中,我们看好流量大并且粘性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做全国性电商。互联网企业(这里不包含bat之类较为成熟的大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难点在于:互联网企业形成倒逼效应的前提是流量。然而现在流量成本较高,行业竞争格局也较为分散。医疗行业产品非标准化,需求频次低,网络外部性不明显,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并不一定下降,互联网医疗企业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约117元/人),客户粘性大多数不强,在格局分散情况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某些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先发优势已经形成庞大且稳固的流量,电商盈利模式是可以期待的。
大多数自营电商仅具备核心竞争力中的某一项优势,其他优势必须通过整合资源(药企、医院、药店)来实现,谁整合资源能力更强,谁就更可能优先满足患者需求,在行业中胜出。我们预计自营型电商在发展初期将呈现百家争鸣各自为据的状态,中短期内我们看好“有大品种慢病药优势的重度垂直电商”、“能整合区域资源的综合型电商”和“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企业”,长期我们还看好打破区域格局能整合全国医疗相关资源的全国性综合型电商。
由于医药电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上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虽然在该领域有所布局,但均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医药电商还属于主题投资的范畴,但作为市场空间巨大的新兴产业值得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相关的个股:九州通、一心堂、嘉事堂、太安堂、乐普医疗等,上述企业如果在电商布局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有望获得市场的追捧,建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