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三方、四方物流
钢铁特色供给要做经济现代化架构
来源: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7-07-25 浏览数: 标签: 四川物流 钢铁 物流信息

  有关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出的“中国城镇化已完成,将大大减少对钢铁、有色、建材的需求”热议,仍是业界的话题。

 

  但是,长期关注研究钢铁市场的资深专家马忠普认为,关于钢铁需求和未来产品结构的市场供给,不能仅仅局限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而是要放到一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去观察,放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中去把握。

 

  7月16日对话中,马忠普向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阐述了更详实的信息和鲜明的观点。

 

  现代物流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中国城镇化建设表现出了哪些区域特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中国钢铁市场需求,过去和未来有哪些关联性?

 

  马忠普:全面把握中国城镇化建设阶段性特征,需要放到中国现代化的大格局中认识。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和国防现代化,正在以改革和调结构为突破口,以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而推动城镇化整体协调地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建成了工业化经济体系和城镇化建设。相比之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无论经济还是城镇化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但其发展潜力也很大。问题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制造业产能全面过剩阶段,面临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这也为中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前,中央正在重点规划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几个新经济大区,以推动这些地区在经济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中,尽快形成这些地区经济体系建设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局面,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整体协调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正是伴随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把握住了国内外钢材需求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粗钢产量由不到一亿吨,猛增到八亿多吨,使中国成为占世界产量一半的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实际上,正是东部工业化和城镇化基本实现,需要加快推动中西部、东北地区建设这个中国最大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中,中国钢铁总需求跨过了饱和点。也正是巨大的潜在需求逐步释放过程较长,使中国钢铁总消费没有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趋势,而是出现了高位波动缓缓回落趋势。这种钢铁消费总趋势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发展。

 

  现代物流报:中国大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将如何影响和带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在此过程中,中国钢铁业在产品性能、产品结构等供给上应做哪些调整?

 

  马忠普: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是城镇化的基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目标归根到底要同中西部和东北经济振兴相协调。特别是我国实施大区域经济中心战略以来,明显加大了中西部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投资力度。也将涌现出一批在大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大城市和卫星城镇。这种格局将明显加快了全国整体协调的城镇化建设的脚步。

 

  正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决定了未来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为钢铁需求带来不仅是数量上更是使用性能上更高级的钢铁产品。同时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钢铁和钢贸企业都面临沉甸甸的转型发展压力。转型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坚持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城镇化建设和中国经济、国防发展对高技术含量、高性能新钢材品种、复合材、新型结构钢材的需求快速增长趋势,这也为钢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市场需求空间和超前发展机遇。

 

  现代物流报:除了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将会为中国钢铁业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共赢中带来哪些机遇?

 

  马忠普:“一带一路”创造了合作双赢的双边合作关系,带动了沿路国家经济的崛起,拉开了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变迁的序幕。不久前法国、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乱局,都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趋势正挑战世界旧秩序。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洲人必须比过去更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习总书记访问德国期间,德国人称中国是“好透了的东方伙伴”。当德国愿意与中国携手时,很显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趋势,会比许多人预想的要快得多。这显然让德国人看到了在新格局中的自信和担当。这就不难看出:面对当前战乱不断,危机四伏的国际局势,人们已经看出了它的强弩之末和最后疯狂的特征。动荡的世界正在趋向和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共同的远见卓识。

 

  满足市场需求没有国界。这就预示着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目前“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用钢已经呈现了4%的快速增长趋势。这为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充分利用城镇化建设对钢材性能和新型结构用钢的新需求,扩大国内生产开发能力。同时增加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和钢材制品化产品的出口不仅是大趋势,更是改变我国钢材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作为钢铁生产和贸易企业,要把握住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机遇,以满足用户优质需求为导向,加快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转型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阿里京东等多平台打造智慧物流 下一篇:苏宁牵手安利 自有物流开放后的价值火花带来怎样的思考?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