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油价不断下跌,特别是过低油价的较长期(半年以上)运行,世界石油行业进入“寒冬”,其影响的深度和程度远甚于以往。
油价下跌将导致石油行业收益、利润暴跌,必然引起相应的投资大幅削减、人才流失、大量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延迟甚至取消,影响、制约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由于石油行业的惯性和连续性,短期内油气开发减产尚不明显,投资变化不显著,但随着油价不断下行且较长时间低位运行,影响将逐渐显现。预计今后一两年,世界油气行业可能较大幅度削减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据预测,当原油价格低于60美元/桶,全球油气行业会有近1万亿美元的石油建设项目滞后,涉及日均产能700万至800万桶,如果继续下跌,影响范围会更大。首当其冲的是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及东非液化天然气项目及北极项目的开发投资,而这些项目是未来全球油气增产的主要来源。
尽管美国专家声称即使油价低至每桶30美元,美国相当部分页岩油气田依然能坚持开采,但毫无疑问的是,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和生产会遭受低油价的沉重打击。世界各地页岩气也是如此。一些世界级难度的油田在低油价下更无开发的可能。而巨额的投资成本使得北极油气开发项目在当前低油价下受到严重冲击,更是举步维艰。因此,过低的石油价格严重影响投资,导致油气投入不足。如果全球油气行业,包括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跨国石油企业等,应对措施不当,相关政策不到位,很容易引发新的油价暴涨,进而削弱石油竞争优势,削弱其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份额,不利于其长期的持续发展。
油价暴跌在给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世界石油行业的深度调整、实现高效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带来了加大力度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发展的战略机遇。应当说,从某种角度讲,本轮油价暴跌起“祸”于技术进步和创新,但正是技术进步成为石油开发降低成本、实现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最后希望。在油价暴跌“洗礼”之后,依靠技术进步和高效管理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共识,无论是跨国石油企业还是国家石油公司,无论是优质资源还是劣质的低品位资源(非常规油气),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是如此。总体上,无论何种能源,常规石油和天然气、非常规油气、新能源,国际市场上拼的是成本,谁有低成本优势,谁就胜出,获得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给世界油气行业资产并购、重组及重新洗牌带来新机遇。随着油价不断下行,将有一大批中小石油企业“应价”倒下,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全球性油气资产并购重组浪潮。
对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在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总体上我国将较长时间保持能源需求旺盛态势,油气消费对境外资源的依赖将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强对全球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在更大范围、更大深度全面参与全球油气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能力。
当前低油价形势,为中国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强对境外油气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提供了难得机遇。应当抓好机遇,科学评估与决策,本着提高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加大对境外油气资源、资产及企业的投资、并购等。但是,务必先科学评估,谨慎而果断“出手”。面对油价暴跌,国际市场上首先倒下的主要是低效益、高成本的资产、资源、项目及企业,风险大,在并购中一定要小心谨慎,科学评估,防止收购一些“烫手山芋”或“干枯项目”。
油价持续暴跌对我国油气行业也产生巨大冲击,但也将迫使国内石油企业特别是大型石油企业,在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势下,不断进行自我改革、调整,探索一条低油价、低成本、高效的发展之路。
对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而言,在积极应对低油价影响的同时,应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以改革化解当前的难题,轻装上阵,甩掉包袱。有关改革、政策要与时俱进,提高针对性。利用当下的改革成本相对较低的机遇,加速推动国内能源体制的改革,抓紧完善修订、理顺能源消费和生产环节的税费政策。利用低油价的良好机遇和国内外有利条件,通过深化改革、调整,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创新,坚定不移发展非常规油气,不断打造精干、高效、强大、可持续的油气工业,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为世界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