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管道
未来地下管线将变身“智慧管线”
来源:广东建设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浏览数: 标签: 管道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地下管线摸查

  地下管线又要开始“摸家底”了。按照《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2015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这下,各个城市可紧张了,做了摸查的赶紧补查,没做摸查的开始启动,但地下管线摸查到底应该怎么开展呢?5月15日,广东省地下管线普查与监控技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主题就是“管住当下、规划未来”。

 

0C168F3B9FFCB0B8273E165907F1FC23.jpg

 

密布于地下平时看不见的城市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怎么分布,还是“蒙查查”

 

  如同“蜘蛛网”般,在城市的地下空间里错综复杂地遍布着,这就是“地下管线”。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输油、工业物料输送、垃圾气力输送,一条条管线在地面下密密麻麻铺设着,可每一条管线怎么走,分布在哪里,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

 

  北京是国内最先开启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分别于1964年、1976年、1986年开展了三次地下管线普查大会战。广州则是在1995年开始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并制定了地方规程,引入工程监理制度。

 

  尽管如此,目前,国家层面尚没有一部专门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的相关法规制度,已有的部门规章仅仅是提出要进行地下管线普查,或要求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而对于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的层次、内容、深度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于没有上位法的依据,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没有依据,具体要求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地下管线“无章可循”。

 

  2013年11月22日,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震惊全国,62人遇难,136人受伤,这一巨大代价使得地下管线的摸查迫在眉睫。随即,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由此可见,国务院对地下管线问题非常关注。

 

  普查费用高,地方直喊“压力大”

 

  地下管线的普查到底有多难?在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几个发达城市正在开始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但是,对于粤东西北而言,要在短期内完成地下管线普查,仍然是一个“有心无力”的难题。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韶关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管线普查,非常有难度。“韶关的财政紧张,普查费用又那么高昂,虽然说会有专项资金辅助,但是对于普查量这么大,实在是难以负担。”

 

  普查费用高,这是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一大阻碍。佛山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规划技术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德在2008年已经做了中心城区的地下管线普查,在2014年末,又重新启动了全区摸查,预计在2015年末完成普查工作,据透露,目前,顺德的地下管线普查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元。

 

  在佛山南海,地下管线普查已经进行到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完成管线探测总长度约为686.65公里,第二阶段完成889.23公里,截至目前为止,南海已经投入了6000多万元的探测费用。据了解,该资金是由区级和镇级按照5:5比例共同投资。

 

  那应该怎样才能减少普查费用呢?对此,广州市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天兵认为,可通过综合普查来提高性价比,例如把管线普查、城市部件普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地名普查和专业管线资产普查等结合起来做一次普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分开来做各个普查的总成本。

 

  管线单位难协调,摸查前要坐下“好好谈谈”

 

  地下管线涉及到多个管线单位和政府部门,有人就问,那这笔普查的钱应该怎么出?如果一个城市的地下管线真的摸清楚了,那管线的数据应不应该全部共享?各个管线单位是不是应该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做点什么呢?会议现场就有人表示,地下管线普查所需资金那么庞大,各个管线单位是不是应该负担一部分?可是,截至目前,广东并没有一个城市建立地下管线各单位的共同协商平台。

 

  据了解,在绍兴市,2011年成立了绍兴测绘和地理信息局召开管线管理联席会议,标志着绍兴的城市管线管理机制的启动。这个联席会议的作用是什么呢?原来,由于绍兴市测绘和地理信息局市管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管线单位独立性强且至关重要,协调工作难度较大,于是,绍兴市测绘和地理信息局把各管线权属和其他相关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日常化运作的管线管理联席会议,共同商讨综合管线规划编制、管线行政管理配合、管线竣工测绘、管线管理协调等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绍兴的城市管线效率。

 

  管线单位没有一个联合机制,这使得管线普查和资料的收集难以顺利实施。例如,某个地方的自来水管改道,施工队在改道工程结束后,并没有在覆土前通知相关单位来进行测量,或者未把更新信息告诉测量单位,普查就难以有一个客观的反映。

 

  智慧管线有未来,大数据带来无限可能

 

  倘若有一天,地下管线的资料都摸查完了,整个地下空间就在数据上呈现出来,可以想象,未来的地下管线将是智能化的,那就是智慧管线。

 

  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副总规划师陈尚超表示,南海入选2012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管线也是南海的努力方向,未来,南海将构建管线“一张图”;建立一个管线信息管控平台,包括管线信息共享、物联网云服务、管线管理支撑三大核心内容;建立体现地方特色的共建共享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管线普查建库、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4+N应用系统,包括城乡规划管理服务、市政综合管理服务、城建档案管理服务、重点市政项目管理服务,加上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供热、排水、雨水、工业等专业管线应用系统。

 

  “地下管线在信息化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力,在3D时可以是真正的空间规划,在4D时可以是时间序列的充分考量,在5D时是综合效益最大优化,在6D时可以做全寿命周期的感知,在ND时将是大数据的无限可能。”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设计一所副总工程师邓立鸣说道。

 

  李天兵也认为,地下管线摸查完,未来,所有的地下管线信息将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地下管线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管线信息动态更新与共享,物联网云服务与精细化综合管理,构成智慧市政的基础。

 

  未来的地下管线真会变成一个智慧的管线系统吗?也许真有那么一天,但当下还是先把我们的地下管线位置好好摸查好吧。

 

  他山之石

 

  各地地下管线普查的实践特色

 

  湖南省株洲市

 

  让地下管线普查构成“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

 

  管线部门联动工作机制

 

  株洲城建档案馆曾长期处于自身封闭状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馆长颜春成说:“那时候,我们的档案馆类似于资料仓库,档案也缺乏完整连贯性,市政管线档案入库率低,有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

 

  后来,株洲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工程,建设了城建档案大数据,全面提升了城建档案信息化水平。据了解,株洲市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和市政道路工程竣工档案备案相结合,促进了管线工程竣工测量和档案移交,另外,大力推广和免费提供“地下管线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以共享促进共建,还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了管线数据利用和更新。

 

  据介绍,株洲市目前已为中心城区近百个改、扩建工程项目提供了地下管线资料,共接待地下管线资料查阅150余人次,提供管线资料图1900幅。而全市地下管线损毁较大事故由2011年的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减少到2014年上半年的不足10起,损失不超过百万元。

 

  智能化的地下管线系统

 

  株洲的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到底是怎样的呢?据了解,如果要在一处施工,可在系统里输入施工地段,就能见到各种不同的管体,通过横断分析,了解管线的位置、管径、管材等。之后,通过三维立体分析,还可以了解开挖方案中可能影响到的管网,避免事故。如果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通过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能搜索到最近的消火栓在哪里,及时消除隐患。如果要建设一条新的管线,则可以模拟建设将其放入现有管网中,寻求最佳方案,避免冲突。

 

  株洲似乎还想要建设更加智能化的地下管线系统,据了解,下一步,株洲还将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地下管线及地面以上建筑物、道路、桥梁等三维实景模型,建成数字株洲三维可视化公共平台,在此平台上可进行二次应用开发,如加载地址地名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社区和人口信息、房产管理信息等。

 

  颜春成表示,株洲地下管线的普查信息化,将构成株洲“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那125平方公里的综合管线数据库、全市1:500、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全套控制资料、1:2000航拍影像图及高程数据、360度街景图等将使得株洲城建档案馆进入信息化阶段,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

 

  佛山市南海区

 

  区级和镇级按照5:5的比例共同投资

 

  普查已进行到第三阶段

 

  “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作为政府部门,我们竟然不知道地下管线是怎么走的,后来就开始了地下管线的摸查。”佛山市南海区管线办副主任陈尚超说道。

 

  南海的地下管线普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08年12月到2009年8月,由佛山市规划局南海分局组织,设计了南海区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标准,开发了南海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完成了南海区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共完成管线普查探测总长度约为686.65公里,其中明显点19119个,隐蔽点11320个。这是南海区地下管线普查的一期阶段。

 

  在二期阶段,主要是在桂城展开,2009年12月到2010年10月,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标准,完成了桂城889.23公里管线的普查。

 

  从2013年开始则进入了全面普查解读阶段,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在试点普查基础上,开始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全区的地下管线普查工程,先后完成了项目费用的区镇两级投资,区级和镇级按照5:5的比例共同投资。在这一阶段,南海区完成了管线资料收集、现状调查测绘,并编制了《南海区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监理、权属、业主、质检“四重把关”

 

  问到南海区地下管线摸查能顺利开展的原因是什么?陈尚超认为,那就是“一个主体、二级投资和三个共同”。一个主体,即明确一个主体,区政府明确南海区城乡规划局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区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二级投资,即区镇两级投资,区级和镇级按照5:5的比例共同投资。三个共同,即政府和企业共建共享维护区、镇、企业共享成果,共同维护。

 

  除此之外,南海区还对地下管线普查进行了四重把关,即监理、权属、业主、质检之间的共同把关。其中实施监理单位全程质量监理,权属单位全场成果核实,业主单位组建专业队伍进行抽查,质检单位独立分阶段检查的四重质量把关模式。

 

  “很多公司在做管线摸查和规划的时候经常是‘纸上画画’,干完走人,与实际脱节,不具有操作性,这给政府部门带来了实际操作的困难。”陈尚超说道。据了解,南海区现在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开展,单是探测费用,目前就投入了6000多万元。

 

  吉林省长春市

 

  市长“挂帅”,成立地下管线工作领导小组

 

  长春的地下管线普查力度颇大,专门成立了城市地下管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主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政府和各管线权属单位是成员单位。

 

  除此之外,长春还设立了地下管线普查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公用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该普查办公室下设技术质量工作组、现场协调督导、巡视组和业内数据成果综合组。

 

  据了解,长春市的地下管线普查在中心城区40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普查任务十分多,除了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埋设时间和权属单位等,还将编制计算机数据成果文件和编绘地下管线图。同时,将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

 

  2015年5月,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确保城市地下管线运营安全,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针对2014年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中出现的问题,长春市决定进一步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预计普查工作将于2018年12月31日结束。

分享到:
上一篇:伊朗现需约90亿美元用于天然气工程以及管道网络建设 下一篇:首套国产海底管道腐蚀检测装备海试成功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