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外需走软制造业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01-16 浏览数: 标签: 外需走软,制造业,持续下行压力

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共同编制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0月份的50.4%降至11月份的49.0%。其中,生产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52.8%降至51.1%,新订单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51.1%降至49.1%,原材料库存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49.2%降至11月份的47.2%,新出口订单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48.6%降至46.9%,进口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47.7%升至48.8%,产成品库存成分指数上升了0.6个百分点,积压订单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46.5%降至45.5%。此外,采购量成分指数从10月份的51.1%降至50.8%。

高盛分析师宋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外需增长走软是制造业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

“官方PMI的出口订单指数和高盛全球领先指标(GLI)等均显示外需持续疲弱。”高盛分析师发现,GLI环比略有恢复,但该指数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持续走低。

因此,高盛预计将于12月10日公布的11月份出口增长将显著放缓,同比增幅可能由10月份的15.9%降至个位数水平。另一方面,内需可能继续获得国内政策放松的支持。

此前部分市场人士担忧,11月份贷款规模在10月份反弹至人民币5800亿元后可能回落至5000亿元以下,这意味着国内货币状况再度收紧。

但高盛分析师仍认为,这种推测往往具有误导性,因为它是根据各大银行每月前若干天(比如前28天)的放贷数额来推测整月的贷款供应总量,问题是这些银行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未必稳定,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贷款往往集中在月末发放,因此前几天数据包含的信息有限。

“如果央行认为月初放贷量过高或过低,他可以对商业银行施压促使其做出调整。”宋宇预测,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认为央行不太可能允许贷款规模降至5000亿元以下。

“PMI数据疲软是促使央行在最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尽管出口、外汇占款等其他数据及资本市场表现、全球政策协调等因素也有所影响。官方PMI降至50%以下的影响相对更大,因为政府对官方PMI的关注程度可能超过汇丰PMI,并认为50%是荣枯线。”宋宇如是分析。

“我们认为50%不应作为衡量增长是否处于正常或趋势水平的分界线,就如同在很多其他国家6%的GDP增速已是相当高的水平,而在中国却过低一样。”宋宇认为,事实上,当过去官方PMI位于50%左右时,环比GDP折年增速往往徘徊在6%至7%左右。

鉴于此,高盛关于四季度GDP环比增长8.5%的预测可能存在下行风险。未来总体GDP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将取决于外需增长走软和政策放松两个因素“拔河”的结果。但是,在出口增长走软的形势下,内需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无疑将受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PMI数据显示,上游通胀压力继续迅速回落。尽管最近食品价格绝对水平的回升加大了市场对通胀压力反弹的担忧,但高盛认为,这主要是季节因素所致,也就是说食品价格的绝对水平在每年这个时期通常都会出现上升。

鉴于总需求增长持续走软,高盛认为,目前并无显著通胀反弹风险,CPI应该会进一步下滑,到2012年二季度进一步达到3%至4%的水平,这将为政策的进一步放松留下更大空间。

“部分投资者担心政策放松可能导致像去年下半年那样出现通胀压力的反弹,这种风险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们认为决策层对这种风险也有警惕,因此政策放松将是有节制的。”宋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湖北宜昌重点布局物流基地 下一篇:河南建设郑州内陆无水港 打造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