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然而化工产品外运瓶颈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物流不畅严重制约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所以加快构建内蒙古化工物流大通道刻不容缓”,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奈伦集团董事长郭占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郭占春说,内蒙古化工产品90%以上销往自治区外,物流瓶颈越来越成为制约自治区化工产业乃至全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内蒙古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发展煤化工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煤制气工艺的不断更新完善,以煤头制气生产合成氨、尿素的大型化肥项目,已被自治区列为“十二五”发展重点。仅2012年全区工业发展重点项目中,化肥项目占10多项。至“十二五”末,内蒙古的合成氨规模可达500万吨、尿素800万吨。
“目前,内蒙古的化肥外运越来越难,特别是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煤化工产品如甲醇、二甲醚、煤制油品等易燃有毒液体危险化学品,因其危险程度高、运量大,运输更加困难。要实现‘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目标,物流就不能拖后腿。所以,解决运输问题迫在眉睫。”
郭占春建议,国家要在充分发挥现有铁路、公路运力的情况下,统筹考虑在内蒙古能源、化学工业基地建设通向沿海港口的液体化学品输送管道和专用通道,同时要统筹考虑公路、铁路等不同运输形式的运力情况,加快推进跨行业、跨区域的运输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内蒙古化工物流大通道。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破解内蒙古交通运输瓶颈,加大公路和铁路的大通道建设,实现“多条腿走路”。除煤炭以外,目前依托能源、原材料发展迅速的内蒙古化工等新型产业,也在向铁路、公路要运力、要运能。未来仅呼包鄂经济“金三角”地区的运输需求就达1亿吨以上。落实国家能源战略,解决运输瓶颈制约,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就铁路而言,近期要着力挖潜扩能,坚持提速、高密和重载并举;远期目标是着力外延扩张,呼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起物流集群,开行快速货运列车,实现黑白货物运力均衡增长。同时,目前内蒙古公路建设相对薄弱,高速公路占内蒙古全区公路里程不足30%,特别是与周边省区的高速通道连接不畅。为此,内蒙古要在未来2~3年内力争实现与周边省区大城市的高速公路全部打通,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出区通道。
二是要重点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化工产品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的煤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化工产品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铁路集运能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
三是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降低政策门槛,大力扶持化工物流业的发展,构筑起效率高、能力强、覆盖面广的现代化工物流体系,破解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扩大化工物流企业的收费权,加大对重点化工物流企业的信贷授信额度,并支持国家、自治区规划的重点化工物流工程通过贷款、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等途径融资。凡是列入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对化工产品的储运规模,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也按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执行。此外,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物流项目,如果改造利用以前废弃的土地,适当减免土地使用税。
四是鼓励化工物流园区和化工生产企业群进行配套建设,实现产品项目一体化和物流传输一体化。化工产品具有运出距离远、运输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化工产品企业与用户之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配套建设可以解决产品的外运,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等要素的集聚。而且,化工物流园区与化工园区还能实现互相补充和需要。一方面,化工物流园区的物流功能满足了化工园区的生产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化工园区的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又支持了化工物流园区的发展。两者相互配合,能发挥良好的互补作用。作为化工园区,随着项目的不断引进和投产,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因此提高运输和仓储的使用效率非常重要。降低业主自备仓储和运输的比例,增加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份额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郭占春还建议,有关部门在整顿超限超载的同时,应在保证安全运输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提高化工产品货运装备水平、优化化工产品运输车辆结构为重点,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建立良好的化工物流市场环境;以深化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运输管理政策为推动力,提高化工物流运输效益,保障化工产品物流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