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原销这一传统经营模式重新抬头,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制造的成本在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不断减弱。
中国制造成本的快速上升,最根本的原因,是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增长。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这两年一直都在提升工资,但仍然难以满足劳工对更高工资的期许。此前的5月份,市场传出消息称,富士康将把大陆员工的月薪调至4000元以上水平,前不久,这一消息得到了确认。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表示,要让员工得到合理薪酬,预计今年底中国员工的薪酬将超过台湾本部的新进大学毕业生。此举意味着今年年底前中国富士康员工的底薪,就会直接由目前的2200元人民币直接跳到4000元,调幅达到82%.
在富士康的带动效应下,其他IT制造企业不得不采取紧跟策略,大幅提升工人工资。“现在一个月不给3000以上的基本工资,且包吃包住,很难请到熟练工人。”深圳一家从事3G芯片代工的企业负责人田先生告诉记者。
除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燃油价格,以及高企的物流成本,也推升了中国IT制造的成本。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一年前就预测,按照中国现在的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增长速度,在5年之内,北美和中国的成本效率就会持平。
此外,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这也使得制造业的环保成本在大幅提升。
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中国IT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遭遇挑战:IT制造龙头富士康已经发出了2012年中期业绩预警的警告;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巨亏4256万美元;在中国内地有着多家制造工厂的笔记本代工巨头广达和仁宝,也面临严峻的业绩压力。
原产原销是市场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方向。企业可能把一个美国市场上卖的最好的产品线放在美国生产,而把在中国卖的好的产品放在中国生产,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