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上海的首站选择成都,2012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对成都有怎样的期待?正在谋求国际化的成都,又将与国际采购商奏出怎样的交响曲?
6月13日至15日,2012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成都分会召开跨国采购论坛、企业配对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来自联合国机构、瑞典、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成都市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展开深度对接,共同聚焦“构建全球采购中国西部供应链”。
采购商:高质量供应商令人期待
“我们需要大量的自动化元件、各类标准机械元件、各类液压与气动元件、水泵铸件。”企业配对洽谈会上,奥地利安德里茨(中国)公司副总兼采购部总经理朱陶“捕捉”着前来参会的供应商。
奥地利安德里茨公司是全球知名制造业采购商,去年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达28亿元,最近四五年的采购量以50%的年平均增速高速增长。朱陶说,目前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供应商开发已到极限,非常希望在四川、在成都找到新的供应商。
不过,朱陶也不无担心,“中国做金属加工的供应商非常多,但能达到我们的质量要求、供货要求、管理要求的供应商只占很小的百分比。”
质量,是众多采购商屡屡提及的关键词。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的采购副总裁邵世骏表示,在2020年之前,公司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将会达到85%以上,“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全达标,也就是质量上这些产品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除过硬的质量,国际采购商还希望,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沟通。
“举个例子,德国采购商需要一定尺寸的钢柱,而亚洲和德国所采用的尺寸单位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会造成额外的费用支出。”德国联邦物流和采购协会中国区的首席代表安东·必志建议,西部的供应商要毫不犹豫地同采购商沟通,同时知晓国际的ISO标准以及德国的DIN标准。
论坛上,高级采购与供应链国际商学院亚太地区总裁霍尔格·肖伯还提醒众多供应商,国外采购商非常重视国际上的一些奖章和相关认证,但中国的供应商对此并不重视,“你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就是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奖章。”
成都:9大平台对接国际市场
构建成都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的大通道,“成都制造”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成都具有完成跨国采购的雄厚产业基础。”成都市相关领导说,近年来,成都市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坚持走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约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努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汽车、石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发展成为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成都还是辐射西部的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西部对外贸易龙头,也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会展之都。成都市商务局负责人透露,成都将为跨国采购贸易建立9个平台。
“首先是建立国际交易平台。要加快建设现代商品市场集群,重点建好国际商贸城等,大力引进国际贸易机构和国际组织在成都设立采购基地。”这位负责人说,成都正加快形成一个千亿元市场,10个以上百亿元市场,并将成都打造成特色商品的价格中心。
同时,成都将建购物和消费平台,加快城市商业中心业态优化组合和提升升级,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营运商发展城际旅游,打造西部高端购物中心,加快形成一个千亿商圈,两到三个百亿商圈,培养四户年销售100亿元以上的企业。
成都还将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成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移动电子商务大厅,五年内以成都为结算地的移动电子商户用户1亿户,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
此外,成都还将建设国际口岸平台、出口平台基地、国际结算中心平台、国际物流枢纽平台、国际会展中心平台、贸易便利化平台等,高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