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中国制造业破局重在提振内需
来源: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2-07-09 浏览数: 标签: 中国,制造业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内需的振兴。

“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国各地争相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破局之道,而忽视了“中国制造”,甚至很多地方将传统产业作为落后产能。各地兴起腾笼换鸟之风,必欲除之而后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比只有10%,尽管潜力巨大,但是,从潜力到现实,尚且是未知数。以太阳能产业为例,全球有46个国家将其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支柱,而国内几乎所有的省市,也都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在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手中,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是,市场上的高档汽车,如宝马、奥迪等,却几乎都是德国货。

事实上,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短期内将难以实现。对于更广大的内陆地区而言,未来最严峻的任务,可能并非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与突围。作为一个强大但是却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国内民众庞大的内需,仍然需要通过传统产业来满足,制造业仍是中国的立国之基。

金融危机暴发之初,中国的GDP增速曾因出口锐减暴跌至6%。如果不是政府“4万亿”刺激计划的紧急推动,有专家认为可能会跌至2%甚至负数。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竟如此之大,这恰好反证了中国内需与其制造业能力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也就是说,假设中国的内需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能把外需锐减之后所多出来的那些“中国制造”产品吃掉,不仅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得以平衡,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高出一大截——那些物廉价美的外销产品就可以为国内普通民众所享用。这虽然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假设,但也由此而证明: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制造能力,但却无法让我们的国民充分地享受“中国制造”。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里的人都很能干,但多数人的日子却不富足。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何在?别无它,就在于贫富差距太大:多数人虽然能干,但所得甚少,以至于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东西;而少数人倒是发财了,但仅靠他们消化不了那么多普通商品,所以只能是低价外销。实际上,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需所促进的。“稳增长”方略与其把宝押在那些前景不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如着力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当然是对的。

由于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导致欧美需求的锐减,中国制造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以往所获得的那种“刺激”作用,现有的制造业要满足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可以说绰绰有余,因此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提升的动力;而少数富裕者对高档商品乃至奢侈品的需求,国内制造业又满足不了,所“刺激”的只能是外国的供给能力。所以,在上述畸形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没有得到成功的调整之前,我们并不看好中国制造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的增长极,在发展之初,是需要市场考验的。而发现最好市场定位和未来的方式就是通过产业竞争,任何产业发展前景都不是人为设定的。我们看到现在最好的那些新产业中的优秀产业,都是在竞争中出现和发展的,他们实现了对旧产业和过去的企业霸主的超越。

所以我们认为,鼓励竞争是第一位的。如果民间资本介入处于发展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在早期分得市场份额,这会让民间资本很感兴趣、动力十足,一定程度上减轻民间资本“去实业化”的现状,避免形成民间游资无头苍蝇式的市场投资乱象。

中国更需重视“中国制造”。如果制造业优势失去,中国将一无所有,中国仍需坚守制造业。同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将其作为未来时代的希望。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11月在京举行 下一篇:6月钢铁业PMI指数49.2%回升 库存水平居高不下令人忧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