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造船业难逃大洗牌中板厂商“谋变”迫在眉睫
来源: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2-07-16 浏览数: 标签: 造船业

在2011年全球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船舶工业却拿下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的全球首位。但是,面对这一成绩,业内人士的表现并不是自豪,相反,对于后期的造船行业更多的则是担忧。

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就曾坦言,未来2~3年,将有50%船企面临淘汰。

1.国内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1)造船行业三大指标继续委靡

2012年1~5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为225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订单量为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3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7%,比2011年年底下降10.4%。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发展形势相当严峻,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萎缩。这也就意味着许多造船企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局面。

2)船舶工业经济运行遭受严峻考验

2012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63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195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出口交货值1120亿元,同比下降10.7%。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同比下降17.6%。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自2009年开始,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量同比增幅逐年下降,出口交货值自2008年开始同比增幅便呈现下降趋势。虽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逐年增加,但是,同比增幅也在减少,直至近期,利润总额甚至出现同比下降的现象。

受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受到严峻考验。

从具体表现来看:第一,规模以上的造船企业数量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破产、重组企业增多,直至2011年,国内规模以上的造船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2141家下跌至1536家。第二,规模以上造船企业实现利润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也出现下跌,而且在2009~2011年基本没有出现好转迹象。

2.造船行业回暖阻力巨大

1)BDI一直在低位徘徊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上演过一把“疯狂之旅”,月度指数曾一度涨至11440,而现如今却只在1000点左右徘徊。从BDI走势也可以看出,造船行业的兴衰为何如此巨大。当前,BDI指数已经回归到十年前水平,而且世界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贸易较为冷清,或许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航运市场也很难恢复曾经的繁荣。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对于新船的需求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2)世界主要船型新船价格走势同比继续下跌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工资以及相关经营成本都在显著提高,但是奇怪的是,世界主要船型新船价格却没有同步上涨。

当前的新船价格尚不及2004年的水平,更不用说与2007~2008年的高位水平比较了。这或许可以从一定层面解释国内造船企业有单不敢接的现象,造船企业的亏损也在意料之中。

3)融资危机较为严重

造船是资金密集性的行业,曾经深受银行“垂青”的船企,现如今却被“打入冷宫”。一方面,国内资金成本一直处于高位,这一点可以从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变化看出。另一方面,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直接威胁着诸多船企,部分船企也因此走上破产之路。

不再享有银行“疼爱”的船企,将融资渠道拓展到民间,部分企业甚至选择“高利贷”维系生命,然而如此做法只是“饮鸩止渴”,“死神”从来没有离开过!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基本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造船业将步入“大洗牌期”,利润薄、风险大,加之国内造船企业技术升级慢,也许有一半的造船企业将会被市场无情地“吞噬”!

中厚板厂商转变运作方式迫在眉睫

1.垫资模式的转变

在了解了造船企业的危机之后,作为供应商的钢铁行业人士,不管是钢厂还是贸易商,此时的营销策略已经需要改变了,其实大多数朋友的营销策略早已发生了转变。以往将造船企业视为优质客户的做法同样需要重新审视,以免自身受牵连被拖垮。“垫资”这个模式的风险变得相当大,回忆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申请破产的时候,有几个朋友告诉笔者:“自己也受到了牵连,所幸供货量不多,影响不大。”后期靠终端垫资生存的钢贸企业日子也会难熬,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2.产线轧制品种变化

由于造船行业的委靡,钢厂的品种板销售压力巨大,但原有的轧机线又不能一直闲置,故而,许多钢厂将原本轧制造船板的产线改轧普碳板或者低合金板材。事实上,济钢、湘钢等大型钢厂已经开始如此操作,这也导致了国内市场普碳板竞争压力急剧上升,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

3.钢厂销售模式需要改变

因为轧制普碳板的钢企竞争越来越激烈,钢厂原有的协议模式也受到冲击,“一单一议”和“保价协议”因为更具有市场吸引力而被逐渐采纳。另外,钢厂直接参与市场销售的模式也在推广。比如,萍钢在各地开设销售公司直接经销中板;其他钢厂也在尝试效仿此种模式。

4.淘汰、重组进行时

曾经在造船行业红火的时候,国内钢厂纷纷新增或整改中厚板产线。2007~2009年也是国内中厚板设计产能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造船业“急转直下”导致产能绝对过剩,长期闲置或不达产的企业非常之多,这也决定了钢厂整合难以避免。其实许多钢厂,特别是二线调坯轧材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个别钢厂甚至已经关停。

分享到:
上一篇:“两化”融合加速推进物流企业转型迎契机 下一篇:中国经济遇转型良机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