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实质,是技术引进的高增长带来的弊端。显然,上海制造业不能再继续依靠外资企业控制,依靠大量技术引进,丧失我们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权,而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出路。这就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创意产业。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提高制造业创意研发和设计能力,使产品的顶层起点高,大大推动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二是创意理念注入制造业营销售和服务渠道,以此推动制造业最佳商业策划和运行,使制造业商业管理最佳化,大幅度提高制造业附加值;三是降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落实国家对上海战略定位的重要抓手
现代社会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化和产业融合。其中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制造业创意产业的题中意义。
根据国家对上海的战略定位,上海的“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方向,着力推进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促进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推进创意产业,包括制造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落实国家战略定位、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有效抓手。
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也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而名闻遐迩。创意产业作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是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真正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目前,上海经济发展进入以创新驱动为发展主动力的阶段。上海发展制造业创意产业,可以推动上海城市功能再造,使上海成为制造业订单的策源地,产品交易的结算地,时尚创意的展示地,创新产品的集聚地。而制造业创意产业,正是支撑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动力,可以助推上海建设创新型、融合型的新兴战略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以实体服务经济为支撑的新型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主要政策建议
1、把创意制造业的发展列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建议把创意制造业列入上海中长期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制造业创意产业”为目标,编制上海制造业发展新的蓝图,成立上海制造业创意协会。对上海制造业创意产业进行规划,研究和探索制造业创意产业的思路,提出促进上海制造业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进相关的制造业创意产业工作、集聚创意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等。
2、充分发挥研发院所在推进上海制造业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上海的科研院所创新力量雄厚、人才密集,是推进制造业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源头。建议对转制科研院所从事行业基础性和前沿性技术的研究力量进行重组。政府要通过基地建设经费、项目经费等,给予行业性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扶持保障,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制造业创意产业的服务机构和“创意中心”。
3、加强对创新、创意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育,打造上海国际人才高地
建议加大创新、创意人才引进的力度,积极培育和挖掘一批本土创新、创意人才和团队,为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做出战略性布局。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借市总工会在“十二五”期间将创建100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100个“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的机会,使大批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脱颖而出。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创新激励机制,对贡献卓著的工人发明家也实行年薪制,充分体现对人才和创新的尊重。
4、鼓励推动大批专业的中、小、微型制造业创意企业集聚发展
建议在张江高科(600895,股吧)技园区所属的一批产业园区以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等创意企业集聚的园区,将二三产业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制作和人才培养等进行集聚,优化制造业、服务业与创意资源的组合,鼓励发展相关创意设计及制造的专业试验和认证机构,实现设施、设备共建共享和共用,培育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意制造产业集群。
5、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创意产业支撑力度
建议设立市、区县两级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小、微型制造业的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在资金的扶持方式上,逐步从“前期资金引导”向“后期资金支持”转变,实现技术、创意从“概化”向“物化”发展。同时,对创意企业实施财税优惠。企业创意产品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开发费,可按实计入管理费用,切实落实技术开发费抵扣当年应纳所得税额150%的政策。对经批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创意企业担保业务的收入,给予一定年限减免营业税优惠。
对制造业企业实施前三、中二、后三格局,形成的独立法人的服务型企业(即前三、后三的)一律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以从一开始就予以财税的支持。
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创意产业新业态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