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增长7.6%,不仅低于一季度8.1%的增速,更是近三年来,中国的季度GDP增速再次回到8%以内。对于GDP增速近期的持续走低,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下行区间的说法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疲软更加令人担忧,经济下行也倒逼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突破发展瓶颈。
钢价下探钢铁业下滑明显
据国家信息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6月29日,全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60.8,环比下跌1.3%,较上月跌幅减小3.0个百分点。6月份国内钢铁市场延续下行趋势,环比跌幅较5月有所减缓,且板材跌幅较长材大。
钢材价格下跌已成为近期钢市的主要特征,而这主要归咎于产能严重过剩,以及需求的持续疲软。一方面钢价跌跌不休,另一方面钢企亏损面不断扩大。据CCTV《经济信息联播》报道,截至7月9日,已有14家上市钢企发布2012年中报预告,其中12家钢企,要么预亏要么业绩大幅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为25.33亿元,同比下降94.2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17.49亿元,亏损面达到32.5%。
另外,国内需求减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国际铁矿石供应量增加,导致目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下跌。据《中国证券报》7月18日报道,虽然业内对铁矿石价格的长期走势预期并不乐观,但这并没有阻挡钢企到海外寻矿的热情。中钢、宝钢、鞍钢等大型钢铁集团早已先后迈出海外矿业投资的步伐。在铁矿石价格不断波动的当下,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已经成为钢厂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钢铁行业主要由两端构成,一是上游的钢材生产企业,再就是下游的钢铁贸易企业,而这两者都取决于最终端的消费市场。而今年上半年,下游需求的疲软、钢材价格的弱势一直打击贸易商的囤货热情,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居高不下,去库存化进程缓慢。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6月钢铁行业PMI指数,6月份指数为49.2%,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PMI显示,当前国内钢市积极因素正在逐步增多。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变化还很难说中国钢铁行业将走出低迷。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委员会主任虞钢表示,从上半年来看的话,尤其是一季度,显现的行业景气度是非常差的,应该说是到了一个历史相对低点,我们注意到,我们的行业利润率,我们的开工率,都创下了历史新低,纵观这六个月,整体是弱势,往下走的一个区间。